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天全六番招讨司

天全六番招讨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合天全、六番二招讨司置。秩从五品。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初,以前土官高英、杨藏卜为正、副招讨。是年,高英遣子敬严等入朝贡方物,洪武帝赐以文绮、龙衣等。二十一年(1388),高敬严袭职,偕杨藏卜奏请简土民为兵,以守御边境,诏许之。敬严遂招选其民中之精壮者教以战阵,共得马步卒千余人。至是诏更天全六番招讨司为武职,令戍守边界,控制西番。二十三年(1390)五月,杨藏卜遣使贡马,赐以钞锭及文绮30疋,帛如之。二十四年,高敬严亦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绮帛、钞锭等。永乐二年(1404),招讨高敬让入朝贡方物,贺立皇太子,并遣其子高虎入国子监受学,赐虎衣衾等物。后明廷因其地多瘴疠,民多疾病,从高敬让之请,于永乐四年(1406)开设医学,降印授官,以谙通医药之土人钟铭为医学官。天全地处汉藏自然经济区域接壤地带,是连结汉藏两族人民的纽带茶马互市的集散市场,宣德五年(1430),岁办乌茶5万斤,二年一次运往碉门茶马司易马。正德十五年(1520),因天全土民与芦山县民争田构衅,知县屠峦处置失宜,招讨高文林父子不服裁决,称兵境上,抚谕不悛,副招讨杨世仁亦与高文林父子相结。不久,朝廷发兵斩高文林,擒其子继恩,择其宗人承袭。天启元年(1621),副招讨杨愈从官军征松潘战死,赠宣慰副使。其子杨时和袭职。按明制,三岁一入贡,赐予甚厚。

猜你喜欢

  • 速夫

    波斯语音译,义为“羊毛织品”、“长毛呢”。《元史·舆服志》:“速夫,回回毛布之精者也”。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元代为制作※天子质孙服的原料之一。参见“质孙宴”(1467页)。

  • 清真寺

    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泽,意为“礼拜的场所”。一称礼拜寺。在中国,为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之民族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聚会和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场所。唐称“礼堂”,宋元称“清净寺”、“真教寺”,元末

  • 郑旻

    亦作郑文,即“郑仁旻”(1520页)。

  • 乌古论仲温

    金大臣。本名胡剌。盖州(治今辽宁盖县)按春猛安人。女真族。乌古论氏。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累官太学助教、应奉翰林文字、河东路提刑判官。滑州刺史、河东南路按察副使、寿州防御使。贞祐(1213—1

  • 上门郎

    壮、瑶等族婚俗。汉语称“入赘”。流行于广西各地,以边远山区为普遍,占当地结婚人数的三分之一至一半。与汉族“入赘”概念略有不同,汉族仅限于女家没有男儿,为延续后代,不得已才招郎入赘,入赘郎的地位低微,受

  • 答儿罕

    ①中国北方一些民族的官员或荣誉称号。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自在清闲之人”。为突厥、契丹等民族的官员。《旧唐书·突厥传》作达干,《辽史》作达刺干,《辍耕录》作答剌罕。自蒙古成吉思汗起,作为荣举称号,平民

  • 坞塔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统门水(今图们江)和浑蠢水(今珲春河)流域。曾受乌古论部留可,诈都诱,举兵随从反完颜部,被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降附,然皆有离心。完颜阿骨打(太祖)时归降

  • 格不什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中的初级学位。凡入寺学习诵经讲经之徒众,经10年学习期满,举行结业典礼,即可获此学位。以后仍可继续深造,或在寺中担任较低的职务。

  • 拔野古

    即“拔也古”(1363页)。

  • 苏龙

    珞巴族部落名。自称“布瑞”,藏族称之为“丁珞”。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区。传说其祖先与崩如、巴依、玛雅、阿帕塔尼和纳等部落的祖先为兄弟。有阴垛、姑佑、石鲫、石觉、布更、布耶、嘎恨、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