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夸兰大

夸兰大

满语音译。亦作夸兰达。清初执行某一军事任务时所委任的临时带兵官。授纛。其衔相当于甲喇章京(参领),但待遇则不如;时人也以此名尊称“库主事”(文职正六品)。满语“夸兰”,原喻指“军营”、“庭院”或“库场”等,以其周围立有栅栏故名;“”(达)者,“首领”之意。是故亦可译作“营长”或“某库主事”。每逢出兵、分兵之际,兵员例由各佐领中平均抽调而集,其间若缺乏甲喇章京(参领)带领,例从八旗废员中挑选精壮者,或从佐领、骁骑校之间选拔其优者,委署此职。战事息止,此称遂撤。此称释为“营长”,原属一种虚衔,并非实授的经制武官。参见“夸兰蘑菇”(720页)。

猜你喜欢

  • 贺兰山回鹘

    河西回鹘驻牧于贺兰山(今宁夏境)地区的一部。见“河西回鹘”(1507页)。

  • 傈僳族音节文字

    我国云南省维西县部分地区曾使用过的一种表音音节文字。由维西傈僳族老农民汪忍波于20世纪20年代初创制,故又称汪忍波傈僳文。这种文字一个形体用一个音节表示,相同的音用相同的形体表示。从文字的结构看,笔画

  • 柴火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

  • 叱六手

    见“叱六于”(543页)。

  • 景教

    见“也里可温”(142页)。

  • 镇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大德十年(1306),阿里不哥第三子乃剌忽不花之子孛罗始受封。阿里不哥第四子剌甘失甘之子那怀(又作那海)于至治三年(1323)袭封。

  • 域本

    藏语音译。唐吐蕃军政建制中之职官名。直译为“地方官”。据《德乌佛教史》载,在伍如、叶如、约如及如拉“四如”中,每如(意为“翼”)内设16位地方官——域本(“域”意为“地方”、“区域”; “本”意为“官

  • 戊己校尉城

    见“高昌故城”(1918页)。

  • 弩尔哥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 河州卫指挥使司

    明代地方官署名。洪武二年(1369),明大将军徐达奉命率部西征,取陇西诸州县地。三年,徐达令左副将军邓愈自临洮(今甘肃临洮)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邓愈遣人招谕吐蕃诸部首领。故元陕西行省吐蕃宣慰使何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