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唐宋以来壮、侗、苗、黎等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亦作洞、溪洞。壮语称“洛”、 “弄”或“垅”,侗语称“”,黎语称“贡”。原意是以河流、山岭为自然界限的峒场,有固定地域。唐宋时壮族有“黄峒”、“侬峒”、“韦峒”,多为一姓聚族而居,以姓氏冠之。苗族集中的峒场称“苗洞”。侗族有“十洞”、“八洞”之称。最早可能是氏族居住之所,后为农村公社的组织形式。唐宋时期为羁縻制度下一级组织,其土官称“知峒”;元明清时期为土司的一级组织,土官称“长官司”、“副长官司”。直到解放前,黎族仍存在“洞”的政治组织名称,一大峒包括若干小峒,峒有峒首,或称峒主、峒官。民国时演变为乡、村长。侗族则保存有“洞款”,置“款首”管理之。峒中居民称“峒民”,或“峒丁”。

猜你喜欢

  • 达绕

    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亲属称谓之一。即男子对兄弟之妻和妻之姐妹与女子对姐妹之夫和夫之兄弟的称呼。在实际生活中,互为“达绕”者相处亲密,可随意开玩笑。男子有权优先娶女“达绕”为妻,且少聘礼。是远古群

  • 娘磋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又称甲木磋、尼雅木错、年措。玉树二十五族之一。驻地横跨巴颜喀拉山。北临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南至通天河与固察、安冲为界,东抵加迭喀桑、果洛,西南临玉树四族,南达协曲河。耕牧兼

  • 克什特

    ?—1649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西喇氏。世居科尔沁地方。崇德八年(1643),随阿巴泰征明山东,败范军门兵。顺治元年(1644),从英亲王阿济格镇压农民起义军,至陕西延安府,数败义军。三年(164

  • 斐森卫

    见“福山卫”(2412页)、“弗山卫”(670页)。

  • 道童

    ?—1358元朝大臣。字石岩。高昌畏兀儿人。尤工大字,能作双钩书。以世胄入官,授直省舍人,迁监察御史,出为广东山南等路廉访司佥事,后任信州路总管,移平江。革征输之弊,令大小户齐纳粮无二,以善政称。至正

  • 应绍不

    见“永谢布万户”(639页)。

  • 广化寺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也称沙尔沁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郊。面临黄河,背依大青山。分旧召和新召两处,新召在旧召西侧。相距约800米。旧召,据说建于明代,蒙古语“称伊拉古克散苏默”,原规模较小,仅有两座佛殿和

  • 恩克那力纠哈汗

    产房。鄂伦春语音译。亦简称“纠哈汗”、“纠哈汉”,又称“雅塔安嘎”。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禁止孕妇在“仙人柱”内分娩,临产前在其东南面另搭一临时产房给孕妇住。一般距自家“仙

  • 沮水氐

    氐族的一支。居于自沮水(今陕西略阳南)经关城(略阳南)至白马戍(今陕西阳平关)一带。南齐建武二年(495),其豪帅杨馥之被齐封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曾一度占领武兴(今陕西略阳县)、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

  • 者乐甸长官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本马龙他郎甸猛摩地,名者岛。洪武(1368—1398)末内附,隶云南布政司。永乐元年(1403),以其地广人稠,乃置者乐甸长官司。治所即今云南镇源县东北恩乐。十八年(1420),长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