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
古郡名、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治所在得(今甘肃张掖县西北),晋改名永平。汉代为匈奴昆邪王(又作浑邪王)驻地。十六国时期,匈奴一支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卢水胡人沮渠蒙逊于隆安五年(401)称凉州牧、张掖公,建都于此。义熙八年(412),始迁都于姑臧(治今甘肃武威县)。隋改张掖县,唐后废入吐蕃,清复置。
古郡名、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治所在得(今甘肃张掖县西北),晋改名永平。汉代为匈奴昆邪王(又作浑邪王)驻地。十六国时期,匈奴一支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卢水胡人沮渠蒙逊于隆安五年(401)称凉州牧、张掖公,建都于此。义熙八年(412),始迁都于姑臧(治今甘肃武威县)。隋改张掖县,唐后废入吐蕃,清复置。
位于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原为女真完颜部发祥地。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后,为金都城。太宗天会(1123—1135)年间,始建城郭、宫殿。海陵王迁都燕京时下令焚毁。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复建。
元明傣族土司。《元史·地理志》载有该路,但无注释。《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1325)有七月诏谕谋粘路记载。《明史·地理志》:“孟定府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置”。《读史方舆纪要》:其地在孟定府东南。地
见“仁裕”(315页)。
1053—1103金穆宗。亦作扬歌、扬歌太师、扬割。字乌鲁完。女真完颜部人。金景祖※乌古迺第五子,世祖※劾里钵之弟,辽大安八年(1092),肃宗颇剌淑即位后,参加平定腊醅、麻产叛乱,擒麻产,因功被辽任
见“隆祥使司”(2137页)。
西夏仁宗皇后。本宋朝人,战乱陷于西夏国,入宫数年。天盛十九年(1167)三月,仁宗李仁孝立为后,子纯祐继位后尊为太后。天庆七年(1200)正月,中风久不愈,纯祐遣使求医于金,金派太医来治,并赐药。天庆
古族名。参见“月氏”(373页)。
见“卜鲁兀卫”(21页)。
波斯语音译,据《元史·舆服志》载,义为“翦茸”。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元朝时为制作天子、百官质孙服之用料之一。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妇女中流传的一种化妆术。据《契丹国志》:“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此黄物指栝楼(又写作蒌),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鸡肋篇》明载:“其良家士族女子……冬月以括(应为栝)蒌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