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都

忽都

①亦作“忽土”。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与人同受福”及“福祐”等意。金代有以此命地名及人名者。如金上京会宁府(治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伐辽誓师之地汉名“得胜陀”,女真语为“忽士皑葛蛮”,直译为“福祐陀”。又如仆散师恭本名忽土。 ②(?—1268)蒙古国将领。兀鲁兀氏。孛罕子。初袭父职,任千户长。蒙哥汗(1251—1259年在位)时,从都元帅太答儿征蜀,攻巴州,从都元帅纽璘败宋军于老君山下。世祖中统元年(1260),于成都击败来犯之宋舟师。至元元年(1264),任蒙古汉军总管。二年,从都元帅百家奴败宋将夏贵于怀安。 ③见“忽秃”(1485页)。

猜你喜欢

  • 中山王

    前344—前308战国时中山国国王。白狄鲜虞人,姬姓。※中山成公之子。成公引槐水围赵鄗邑,败赵国,使中山国跻身于强国之列。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成公卒,年17岁即君位。四十六年(前323),以其

  • 狼岑

    三国时越巂郡定筰县(四川盐源一带)摩娑夷首领。为牦牛道(四川泸定地区)白狼盘王之舅。“甚为蛮夷所信任”。蜀建兴三年(225),蜀相诸葛亮南征前,与越巂叟夷帅高定之(高定)及牦牛王结盟抗蜀。延熙年间(2

  • 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一世

    (1557或1587—1653)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高僧。原名阿毕达。土尔扈特部台吉墨尔根特木纳之子。16世纪80年代前后出家为僧,赴西藏扎什伦布寺学佛,师事班禅,授法号内齐托音。后受班禅派遣到东蒙古传

  • 阿鲁忽

    ?—1264或1266察合台汗国第四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察合台之孙,拜答儿之子。中统(1260—1264)初,依附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国大汗位,寻受阿里不哥命归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取

  • 班第

    ①清代蒙古地区佛教寺庙中一般诵经的僧人。也是上层僧职喇嘛的随从,被称为徒众。清政府对札萨克达喇嘛等僧职喇嘛所配随从班第有明确的数量规定。驻京喇嘛所带班第清政府按规定每人每月银8.5钱、米7.5斗。在寺

  • 南平僚

    僚人的一支。唐宋时南平地区僚人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又称板楯七姓蛮、※渝州蛮。相传为※賨民(或板楯蛮)之后裔。分布在今四川巴县东南,南川一带。有部众4千余户。南朝陈祯明年间(587—589),渠帅宁猛

  • 白诃黎布失毕

    ?—650唐时龟兹王。王族白姓。白苏发叠弟。兄死继位。贞观二十一年(647)两次遣使入唐朝贡,释其兄授焉耆拒唐之举,太宗仍决意兵讨。次年,与其将羯猎颠率兵5万迎战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率之唐军,败

  • 丽江壁画

    纳西族地区寺观壁画。原有10余处,分布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大研镇及附近白沙、雪松、芝山、崖脚、束河、漾西等处的明清寺观壁上。现存有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束河大觉宫和大研镇皈依堂等处。以大

  • 抄思

    1205—1248蒙古国将领。答禄乃蛮氏。乃蛮部长※太阳罕曾孙,西辽末帝※屈出律孙。元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灭西辽,与母俱被虏,受命侍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帐殿)。太宗元年(1229),随军征金,

  • 真番郡

    古地方政区名。汉武帝亡卫氏朝鲜后,分其地置4郡,其为4郡之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置。因处真番部族(其名燕时已见)居地而得名。下领15县。所在有南北二说。主南说者或认为其辖境有朝鲜半岛黄海道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