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景颇文

景颇文

我国景颇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通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缅甸的景颇人也使用这种文字。创制于19世纪末。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组和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合作,经过全面调查,决定以我国景颇语为基础方言,以恩昆土语为标准音,提出景颇文字改进方案,规定了书写规则和读音规则。这个方案共23个拉丁字母(无p、 v、 x),分别表示26个单辅音,8个腭化辅音,6个复辅音和5个单元音,4个复元音。这个方案多数音位用单字母,部分用双字母,少数用J字母表示。h表示送气,y表示腭化。元音松紧用不同的辅音字母表示,一般浊音字母表示松音,清音字母表示紧音。有3个声调,用不同字母表示。基本上反映了景颇语的特点,学习、掌握较容易。不足的是节尾辅音【】未用字母表示;鼻音、边音后面的松紧元音未加区别;音节过长等。这个文字方案自1957年试行以来,培训了师资,编译了大量课本,通俗读物和工具书,出版了报刊。扫除了一批文盲,在小学和成人教育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由于景颇文在社会上运用较广泛,不少人学会了景颇文,它在景颇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 科尔沁左翼后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法库边门(今辽宁省东北)外,东西二辽河于此合流。札萨克驻双和尔山,会盟于哲里木盟。顺治七年(1650),封栋果尔长子彰吉伦为多罗郡王,任本旗札萨克,世袭。嘉庆十一年(1806)

  • 赵师范

    ?—1659明清之际甘肃临洮藏族士司。※赵重琮子。天启七年(1627),袭父临洮卫指挥使职。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底定陇右,师范率子枢勷归附,仍命为临洮卫指挥使,正三品。

  • 觉罗耆龄

    ?—1863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累官袁州府知府。咸丰三年(1853),会同文武分段守御,防太平军由广西入江西,赏戴花翎。六年(1856),擢布政使。后奉曾国藩令率赣兵在

  • 托泉琳军民万户府

    即“脱斡怜军民万户府”(2084页)。

  • 鹿结部

    两晋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鹿结领部而得名。原居于高平川(今宁夏黄河支流清水河流域),有众7万余落。西晋泰始(265—274)初,与鲜卑乞伏部乞伏祐邻迭相攻击,鹿结败,南奔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

  • 盆苏克丹津阿拉木札木巴

    见“盆苏克丹津呼图克图”(1706页)。

  • 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年间梁、晋等在柏乡地区之战。五代初,后梁太祖朱温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沙陀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互相争夺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定)、义武(治定州,今河北定县)、卢龙(治幽州,今北京)

  • 六方

    苗族的地方长老。苗语音译,意为“地方上的长者”。有的地区称“该歪”。与乡老、寨老相似。多半是在能言善辩、有威望、有才干、办事公道、能合理调解各种纠纷、愿意为群众办事的老年或青年中自然产生。不受村寨或县

  • 黄龙府

    辽金元地方政区名。天显元年(926)七月后,辽改渤海扶余府置。史载辽太祖灭渤海还,至此有黄龙出现于子城上,是日阿保机死,因得名。辽景宗保宁七年(975),府卫将渤海人燕颇据其地反辽,府废。开泰九年(1

  • 德古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