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满
明代广西府江壮、瑶人民起义首领。隆庆年间(1567—1572),府江两岸壮、瑶百姓不堪忍受官府压榨,怨声鼎沸。与杨钱甫等号召群众武装起义,先后攻陷荔浦的坊郭、平乐的乐山、峰门、南源等卫所,活捉永安知州杨惟执,杀指挥胡瀚、千户李可久、周濂、车全、朱铨、邓尉及土舍岑文等,连战皆捷,势如破竹。隆庆末年(1572),朝廷命总兵李锡督军征剿,并纠集东兰、龙英、泗城、南丹、归顺等地土兵进行合击。指挥义军与汉、土兵进行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明代广西府江壮、瑶人民起义首领。隆庆年间(1567—1572),府江两岸壮、瑶百姓不堪忍受官府压榨,怨声鼎沸。与杨钱甫等号召群众武装起义,先后攻陷荔浦的坊郭、平乐的乐山、峰门、南源等卫所,活捉永安知州杨惟执,杀指挥胡瀚、千户李可久、周濂、车全、朱铨、邓尉及土舍岑文等,连战皆捷,势如破竹。隆庆末年(1572),朝廷命总兵李锡督军征剿,并纠集东兰、龙英、泗城、南丹、归顺等地土兵进行合击。指挥义军与汉、土兵进行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元代土司名。据《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七年(1290),从云南省请,以蒙怜甸为蒙怜路军民总管府。《读史方舆纪要》卷119木邦军民宣慰司条,称其地在木邦司北。治所在今缅甸北部勐卯之西。为傣、掸族居地。
见“阿旺洛桑丹白坚参”(1251页)。
日伪政权。1941年8月4日由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改组而成。设在张家口。对外仍称“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任主席,于品卿、李守信任副主席,最高顾问为日人金井章二。实行蒙、汉、回分
南诏弃吐蕃归唐朝之盟。唐贞元四年(788),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不满吐蕃对其重敛赋税,夺诸险要立城堡,岁征兵以助镇防。因纳清平官郑回“自昔南诏尝款附中国(唐朝),中国尚礼义,以惠养为务,无所求取。今弃蕃
官名。①最早见于《左传》定公元年:“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后世相位常左右并设。②渤海王国置。名似来源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门下省曰东台,更侍中为左相。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的宣诏省长官,位居
见“达延汗”(726页)。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基诺,旧他称“攸乐,清文献称之“三撮毛”。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洛克(基诺山)。18021人(1990年)。其族源,一说从基诺山北部附近地区迁来;一说源于由北南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宽广”。亦称羊井、杨八景、阳巴尖、秧巴建、羊经宗等。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所属当雄县西部,原西藏地方政府于此设宗,1960年撤销,与当雄宗、宁中宗合并为当雄县,为拉萨进京必经之地,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至顺二年(1331),脱邻忽秃鲁受封。
地域名。亦作塔湾、门达旺。“达”即达尊,“旺”即灌顶,意为“人所共尊的授教(权)之地”。一说意为“马头神灌顶(摸顶)处”。位于西藏门隅地区中部。原为门巴族先民聚居点。※《君民世系起源明灯》载,9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