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波拉话

波拉话

我国景颇族中自称波拉的支系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载瓦语比较接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梁河等县。以潞西县三台山区孔家寨的波拉话为例。语音特点:有22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送气与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舌叶两套,有唇齿音。有6个腭化辅音,由双唇辅音和舌根辅音腭化而成。无复辅音。有单元音20个,分普通元音8个,紧元音7个,鼻化元音3个,鼻化紧元音2个。有复元音8个,都是前响的,由主要元音与i、u韵尾构成。节尾辅音有p、 t、 k、 m、 n、、ʔ7个。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如彝语支语言大。有前弱化音节,音节弱化后,主要元音均读ə。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可在名词后加附加成分表示多数。亲属称谓名词有表示不同性别的词头。量词较丰富,数词或量词都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连用时数词在前,量词在后。量词除表量外,还起类别作用。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单数人称代词作定语时,用词根元音和声调的屈折变化表示领有。指示代词有近指和远指,远指代词有指高、指低和指平处之分。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体、态、式、人称、数等语法范畴。体有一般体、进行体、将行体、已行体4种,用语尾助词表达,不同的人称、数所用体的语尾助词有一定区别。态分自动和使动,用动词词根辅音送气不送气交替、清浊交替、元音松紧交替以及在动词前加虚化动词“使”表示。用屈折形态表示使动的动词有时还伴随有声调的变化。式有祈使、请求、疑问等,用在动词后加语尾助词的方式表示。语尾助词有时也有人称和数的区别。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有表示生动形式的前附叠音成分,也有少数前后均可。结构助词有指明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的,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一般在中心词之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词汇主要由单音节或单音节词根合成的复合词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复合词一般有并列关系、修饰关系、主谓关系、支配关系、补充关系等。派生词有前加式和后加式两种。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景颇语,也有一定数量的傣语和缅甸语借词。借词方式以音译为主。

猜你喜欢

  • 喇巴奇

    见“拉夫凯”(1367页)。

  • 董哀

    即“董合亦惕”(2186页)。

  • 南凉烈祖

    见“秃发乌孤”(1084页)。

  • 图理琛

    1667—1740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阿颜觉罗氏。字瑶圃。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监生考授内阁中书。三十六年(1697),转中书科掌印中书,迁内阁侍读。四十一年(1702),监督芜湖税关。四十

  • 蛮貉

    见“貊”(1732页)。

  • 尼低

    傈僳语音译,意为“祭祀鬼神”。旧时傈僳族备供品向亡灵进行祭祀的仪式。祭祀规模比另一种祭祀仪式“尼古”要小,且即使家中无病、无灾也可行祭,如逢年过节或杀猪、羊时,饭前都要向祖先或亲友亡灵进行祭祀。

  • 元韶

    ?—559东魏、北齐大臣。字世胄。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魏彭城王※元勰孙,无上王元邵子,孝庄帝※元子攸侄。好学,英容仪。初避尔朱氏之难,匿于嵩山。后为孝庄帝访获,袭封彭城王。北魏永熙三年(534),孝

  • 秃刺思

    即“脱额列思”(2083页)。

  • 大成国

    清咸丰年间天地会在广西建立的政权。参见“大成国农民革命”(101页)。

  • 扎撒扎木彦

    1886—1957蒙古语音译,又译“札撒黑”、“札萨”。《元朝秘史》释为“法度”、“军法”,即“法令”、“法律”之意。宋嘉泰二年(1202),蒙古部始有扎撒。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国后,渐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