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文篆字

满文篆字

满文书写字体之一。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2人仿蒙古字创制满文,满族遂有了本族文字。天聪六年(1632),清太宗皇太极命儒臣达海改制满文,同时仿汉字篆文,镌刻满文篆体文。据《盛京典制备考》载,乾隆十一年(1746),在盛京“凤凰楼中层设金龙柜十五顶,尊藏宝十颗”,有满汉篆文《大清受命之宝》、《皇帝之宝》、《奉天法祖亲贤爱民》、《敕命之宝》;满篆文《皇帝之宝》、《奉天之宝》、《天子之宝》等。时满文篆体字使用范围有限,除上述各印宝外,只有顺治十年(1653)以前给朝鲜国王的印“篆有清文”,但没篆汉文。同年,礼部奉旨改铸“清汉字”篆赐给。乾隆初,高宗弘历命儒臣编《交泰殿宝谱》于十一年书成,经“广搜载籍,援据古法”,共制篆书32类:有玉箸篆、柳叶篆、雕虫篆、穗书篆、蝌蚪篆、龙爪篆、愤书篆、麟书篆、龟书篆、奇字篆、转宿篆、殳篆、金错篆、大篆、龙书篆、剪刀篆、芝英篆、缨络篆、垂露篆、小篆、悬针篆、鹄头篆、鸟书篆、钟鼎篆、垂云篆、鸟迹书、刻符书、飞白书、倒薤篆、方大篆、碧落书、鸾凤篆。十三年,命协办大学士傅恒等将《盛京赋》中的“清汉正文,缮写各家篆体”,并按既定篆法,“施之宝印,以昭划一”。除皇太极“青玉皇帝之宝”等4宝,因原是“清字篆文”,由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改镌外,以下早年篆以满文的21宝“一律改镌与汉篆文相配”。文武各官皆用篆印,只是质地、大小有别。乾隆中叶以后外任将军、大臣、八旗诸佐领及琉球、安南等国,皆赐以满文篆印。

猜你喜欢

  • 哈喇真

    即“哈剌嗔”(1635页)。

  • 杨元和

    武都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县)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保宗之子。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父被杀,逃奔宋。孝建二年(455),受宋封征虏将军,以为武都(今甘肃西和县南)、白水(今四川广元西北

  • 南越志

    古方志名。南朝(宋)沈怀远撰。共8卷。原书已佚。《说郛》、《汉唐地理书钞》等均有辑录。记载上至三代下至东晋岭南地区的异物、建置沿革、古迹、趣闻等,内容广泛,向受推崇,对研究岭南越民族社会历史提供颇为珍

  • 果洛

    地区名。在青海省东南部,与四川、甘肃两省相邻接。元属吐蕃宣慰使司,明属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为果洛土官地,属西宁卫(府)。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左翼在长征途中经过班玛和久治一带。1954年建藏族自治区,

  • 刘易

    ?—316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国君※刘聪子。光兴元年(310),父即位后,封河间王。嘉平二年(312),拜车骑将军,与卫将军刘翼并典兵宿卫。三年,谏阻聪擅杀廷尉陈元

  • 拜寺沟塔

    西夏佛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塔基方形,边长6.2米,高11层,约30米。系密檐式实心砖砌,上绘彩绘壁画。塔西原有寺庙建筑。明代曾重建,1991年被炸毁。

  • 甘木里

    即“哈密”(1630页)。

  • 蒙古饮食疗法

    蒙医提倡的传统疗法之一。始见录于元太医营养学家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此书总结蒙古族及其他民族饮食经验,对于如何择食养生、治疗疾病,如何避免食物中毒及解毒,皆有论述。至18世纪,益希班觉著※《甘露之泉

  • 中俄科布多界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科布多界志》。为※《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第一个子约。1869年8月12日(清同治八年七月十六日),清朝科布多参赞大臣奎昌和俄国钦差大臣巴布科夫(一译巴普考)在科

  • 水达达路

    元地方政区名。又称女直水达达路。元皇庆元年(1312)前后置,属辽阳行省。因就水达达地建置得名。辖境东临日本海,西以黑龙江中游南北和松花江中下游以西或以东地与开元路相接,南至图们江,北达黑龙江口及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