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族

满族

民族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满洲。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以建州、海西女真为核心,吸收散在东北各地女真诸部及其他各族成员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其族源可追溯至商、周、秦时的肃慎,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一勿吉,隋、唐时的靺鞨,五代至宋、元、明时的女真。元末明初,以猛哥帖木儿为首的斡朵里女真与阿哈出为首的火儿阿等部女真从东北黑龙江向吉林、辽宁,相继南徙。受明管辖,设卫命官,朝贡臣服。明万历(1573—1620)中,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以其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统一东至海滨,西达开原,北抵嫩江,南至鸭绿江流域的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推行“计丁授田”和重农屯田政策。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国。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正式废诸申(女真)旧名,改称“满洲”。崇德元年(1636),改“后金”为“”。同时,提倡耕垦树艺,奖励耕作,增设旗制,仿明之制,在汉族封建经济、文化影响下,社会由奴隶制急剧向封建制转化。顺治元年(1644),满族入关,形成满汉杂居局面,原操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使用16世纪末创制的本民族文字一满文。经二百余年的变化,现除黑龙江省黑河市、富裕县部分老年人外,均已通用汉语文。曾信仰萨满教。1911年,清王朝满族贵族的统治被推翻,结束了八旗制度束缚,同各族人民一道反抗内外反动势力,维护祖国统一。人口有982万余(1990年),主要分布在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以辽宁省为最多,其余散居在河北、新疆、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和北京、成都、西安、广州等市,即东至滨海,西到新疆、西藏,南达台湾,北接内蒙古的广大地区。近年落实民族政策,先后在辽宁、河北、吉林等省建立有凤城、新宾、岫岩、青龙、本溪、宽甸、北镇、丰宁、伊通、清原、桓仁等10余个满族自治县及近百个民族乡。农业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余在工商文教各项事业及军政部门服务。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 孛来

    ?—1466明代蒙古哈喇慎(喀喇沁)部领主。一译博赉。景泰三年(1452),岱总汗脱脱不花、济农阿噶巴尔济兄弟败亡于瓦剌领主也先后,受萨穆尔公主派遣,将阿噶巴尔济孙、哈尔固楚克子伯颜猛可(孛罗忽)救出

  • 石抹乞儿

    ?—1267蒙古国将领。契丹族。都总管万户常山子。蒙哥汗四年(1254)父卒袭职,领本万户诸翼军马。从都元帅纽璘南下伐宋,攻重庆(今四川重庆)、沪州(今四川沪州)、叙州(今四川宜宾)等城,屡建功。继从

  • 木牌

    ①清代西藏地方喇嘛进京朝贡时系于所携贡物(箱装或包裹)及行李上木制烙印的编号印单。喇嘛由西藏起程时,向驻藏大臣报明所持物件之数量,由驻藏大臣发给编号印单,注明数量,沿途逐号点验。如有浮冒,沿途不予支应

  • 些地

    明代西藏卓尼杨土司之始祖。又称协地或姜太。藏族。吐蕃赤祖德赞时驻卓尼税务官噶·伊西达尔吉后裔。属噶氏,意为欢喜。明永乐(1403-1424)时,率部自上下作盖迁居卓尼(属洮州厅),卓尼寺(即禅定寺)住

  • 恩克巴雅尔

    ?—1928蒙古革命党人。汉名金安喜。内蒙古乌拉特西公旗人。蒙古族。早年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1927年8月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召开的特别会议,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8年8月在乌兰

  • 萧特末

    辽代大臣。字何宁。汉名英。契丹族。史载其为人机辨任气。辽圣宗太平年间,累官安东军节度使,以才能称道。十一年(1031),受召为左祗候郎君班详稳。未几,迁左夷离毕。兴宗时,重熙十年(1041),累迁北院

  • 必阇赤

    蒙元官名。又译“笔且齐”、“必彻彻”。意为“书史”。《黑鞑事略》:“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耳。”《元史·兵志》:“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用以记写文牍。元代应

  • 民公

    民,臣庶;公,爵名。清代各族臣僚中封予公爵者之称。分三等,或世袭罔替,或每袭一次以递降一等。所赠之武阶曰“建威将军”,与侯、伯、正一品武官同。始创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初封额驸扬古利为超品一等公

  • 武冈州志

    书名。清许绍宗修,邓显鹤纂,30卷。嘉庆二十二年(1817)成书。内容包括纪、州治、疆域、坊乡、沿革、封建、职官、选举、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山川、瑶峒、政绩、武功、艺文、列传、载记、外篇

  • 昆陵都护府

    官署名。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分西突厥东部地置。初隶※安西都护府,后属北庭都护府。辖碎叶水以东西突厥五咄陆部故地。下统有匐延(今额敏河流域)、嗢鹿州(今伊犁河流域,东至哈什、空格斯两河流域,西至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