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州
见“高昌”(1907页)。
见“高昌”(1907页)。
见“六方”(831页)。
?—1643清朝蒙古王公。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阿喇布坦长子。尚郡主,封和硕额驸。康熙五十五年(1716)父卒,因年幼,由叔父罗卜藏喇什袭郡王爵。乾隆三年(1738),叔父卒,封固山贝子,赐乾清门
清四川杂谷土司。藏族。乾隆十七年(1752),随从兄弟杂谷土司苍旺反清,为清军所杀。以其子金川用兵时有功,又素为梭磨、卓克基、杂谷三处民众信服,授松冈长官司,承袭杂谷土司位,颁给印信、号纸,管理松冈地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道上的驿站之一。蒙古语称“失八儿秃”,意为“有泥淖”。在今河北沽源县南10余里处。南接偏岭站,北按察罕脑儿站。其地有驿、邮亭、巡检司,住
1648—1721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转世活佛之一。又作嘉木祥协比多吉、旧译“笑金刚”。拉卜楞寺嘉木样一世活佛。藏族。甘南藏区桑雄山下甘加之查顶人。父名贝许贝朋杰。5岁在北京谒见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
河流名。即今西拉木伦河。西汉时称为“作乐水”,东汉称饶乐水,契丹居饶乐水之北,奚居其南。三国时称“弱洛水”,唐初称“潢水”,辽代称潢河。蒙古语“西喇”意为“黄”,“木伦”意为“河”即黄水。全长2500
古族名。即“戎蛮”。参见“蛮氏之戎”(2273页)。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六世”(643页)。
唐代渤海王国乐曲的总称。乐谱皆已失传。据日本古籍载,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十二年(740,渤海文王大兴三年,一作四年),渤海使已珍蒙在日本演奏“本国乐”,引起日本朝廷重视,不久即派内雄专赴渤海学习,渤海乐遂
即“貊”(17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