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文

白文

我国白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白族过去曾使用过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块白文,流传于知识界,未能普及。解放后,根据党的民族语文政策,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和云南语委的同志一道,于1956年开始对白语进行了普遍调查,划分了中部(剑川)、南部(大理)、北部(碧江) 3个方言。并以中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白族聚居的语音代表性较大的剑川县金华镇的语音为标准音,于1958年设计了白族文字方案(草案)。但因受到“左”的思潮干扰,未能试验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白族文字问题重又提上议事日程。198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共同组成白文研究小组,对1958年的白文方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白文方案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27个辅音字母,8个元音字母和7个声调字母。白文方案与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相同的读音用同一字母表示。方案中为了照顾方言中的语音增加了ni、ss等字母,为了拼写汉语借词,增加了卷舌字母zh、 ch、 sh、 r。白文在音节末尾用n表示元音的鼻化,v既可作辅音字母,又可作元音字母用。白文方案于1982年首先在标准音点地区剑川县试行。先后培训了10多期师资共400多人,为推行白文准备了师资力量。与此同时在小学开展了白汉双语文教学试点,在社会上开展成年人扫盲,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配合推行白文,编译了课本、扫盲教材,出版了科普读物。白文虽然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试行,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白文在白族地区文化建设中,已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 辉罕城

    即“忽汗城”(1487页)。

  • 八旗生计

    主要指清代京城正身旗人的生活和谋生问题。清朝定都北京后,将圈占的民地分授驻京八旗兵丁为业,又例支饷粮为生,初时家给人足。迨全国统一,承平日久,人口剧增,奢费之俗见长,而披甲、饷米俱有定额,以致旗人生计

  • 达兰泰

    ①清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顾实汗第三子。明崇祯九年(1636)随父自额尔齐斯河徙牧青海,隶青海右翼。驻牧额济纳河和乌兰穆伦河之间,为清初青海和硕特八台之一。 ②(?—177

  • 得兰纽

    见“都掌蛮”(1816页)。

  • 满五索

    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亦作满兀四,又称矮儿克勿。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昆都力哈第四子。驻牧于张家口西北边外。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贡协议,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张家

  • 屋只

    见“耶律屋质”(1317页)。

  • 阿密麻妈

    土家族信奉的守护神。又称巴沙婆婆、沙巴妮。为保祐小孩顺利成长的女神。形像为一年长妇女。神位设在火炕对面的碗柜门上。当妇女生育小孩后,要在柜门上贴一纸剪的人形像,表示阿密麻妈已被请到家中守护婴儿。每逢吃

  • 剌麻领占巴

    15世纪藏族高僧。河州卫番僧纲司第一世都纲端月坚藏之后裔。原系甘肃河州普纲寺、永昌寺僧人,受明封为第二世都纲。该家族掌管河州卫番僧纲司教权历12世,效力明廷,颇多贡献,并以教权控制该地政权。后被迎至北

  • 齐齐哈尔城

    旧名卜魁、卜奎。城在黑龙江省西部。辖境东至内兴安岭以东之黑龙江,西与北越兴安岭接呼伦贝尔,南连宁古塔界。城市沿革同※龙江府。康熙三十年(1691),于嫩江东卜魁村建城,因邻近齐齐哈尔村,故名。城周50

  • 列周道

    辽东丹国大臣。渤海人。一作列周义。渤海国亡后仕于东丹国,官南海府都督。后唐清泰二年(东丹甘露十年,935)十二月(一作十一月),奉命朝后唐,贡方物。翌年二月,后唐授以检校工部尚书,旋返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