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葱岭

葱岭

西域古山名。见两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晋书·四夷传》·《魏书·西域传》、《隋书·裴矩传》、《旧唐书·西戎传》、《新唐书·西域传》、《五代会要》、《宋史·高昌传》、《元史·河源附录》、《大明一统志》、《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唐代又称极嶷山。《水经注》称其山高大,上生葱,故曰葱岭。玄奘《大唐西域记》谓又以山崖葱翠得名。并指其范围:南接大雪山(今中亚兴都库什山脉),北至热海(今伊塞克湖)、千泉(今哈萨克斯坦阿巴尔扎只),西至活国(今阿富汗昆都士),东至乌铩国(今新疆莎车),实际上将今天山山脉西段也包入葱岭。近代以来,都认为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此名《大唐西域记》作波谜罗。《新唐书·高仙芝传》作播密。波斯语称帕米勒尼耶,意为“世界屋脊”。其四至为:南抵兴都库什山,北接后阿赖岭,东界赫色勒牙克山,西邻喷赤河什克南地。汉代为西域都护所辖无雷国地。唐朝设葱岭守捉,驻军戍守。天宝六载(747),安西副都护高仙芝伐小勃律,由此进兵。清代为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所属山川。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帕米尔雅什库里北苏满塔什立乾隆纪功碑。光绪五年(1879),刘锦棠有帕米尔高原上设七卡防守。十年(1884),又在乾隆御碑处增设苏满卡。

猜你喜欢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后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阿拉克诺尔接本部中右翼末旗界,西至哈喇得勒接瀚海界,南至札斯台接本部右翼前旗界,北至胡济尔图接札哈沁游牧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初,哈玛尔岱青随清军前

  • 倍勒尔

    清代达斡尔族副首领。雅克萨(今黑龙江漠河县东、呼玛县西北黑龙江北岸)地方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雅克萨之战前,率族人30余抵城下侦察敌情,俘俄人噶瓦力喇等7人献于京,因功受赏。在《中俄尼布楚条约

  • 罗卜藏扎木巴拉

    清代藏传佛教(喇嘛教)僧人。藏族。西藏普宁寺堪布、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三世经师。乾隆(1736—1795)中,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身边堪布诺门罕扎木巴勒多尔济等,因私与俄罗斯贸易,被勒令赴京后,三十年(1

  • 永租地

    亦称永佃地。清末汉族农民为开垦或租种蒙民地,缴纳一定地租而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一般在契经约上注明“永远管业”字样。只准汉人退还,不许蒙民回赎。这种关系的形成,有的因蒙古业主负债于耕种者,无力偿还,将土地

  • 契丹语,意“水”(“山水”之“水”)。辽圣宗开泰九年(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奉使契丹的宋使宋绶《上契丹风俗》记曰:“蕃语……水为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一说,可以蒙古语usu(水)相比勘

  • 塔里木河

    新疆河名。我国最大内陆河。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维吾尔语“可耕地”之意,河边居民从事农耕,因以名河。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上游名额尔沟河,三源并会,东流至塔里木地,名塔里木河。清代记载又说其上游

  • 杨辟邪

    ?—553武兴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绍先子。西魏大统元年(535)父卒,即位(一说即位者为其兄弟智慧,至大统十一年,即545年,始承位),十一年,受西魏封为东益州刺史。魏废帝二

  • 即“斯由”(2168页)。

  • 刚察贡玛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驻牧于伊克乌兰河流域今伊克乌兰乡红卫村。原居贵德县黄河南。清咸丰(1851—1861)年间,迁到刚察地区,后分为刚察贡玛、秀乃尔和彭波3个部落,互不通婚。拉卜楞寺大

  • 北乜里没里

    见“土河”(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