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杖鼓

蒙古杖鼓

蒙古族传统打击乐器。亦称蒙古细腰鼓。源于汉、魏时期,宋代陈旸《乐书》载:“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敦煌石窟北魏壁画和云岗石窟北魏雕刻中有较多演奏杖鼓的场面。后传至蒙古,元代被纳入蒙古宫廷宴乐队。据《元史·礼乐志》载:“杖鼓,制以木为框,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山西永乐宫壁画元代演奏图中,亦有演奏杖鼓的图像。明代仍在民间和蒙古贵族宫室广泛流行。明后期,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被吸收入寺院,用于佛教活动。清代宫廷卤薄乐和清乐中亦使用杖鼓。演奏时,以皮绳系两端,横挂于腹前,右手以竹木细棍敲击右面鼓,左手以掌拍击左面鼓。亦可竖挂于腹前,两手同时敲击上鼓。因手掌和棍击鼓发出不同音量和节奏,在乐队中产生特殊的效果。

猜你喜欢

  • 班珠尔

    ?—1755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姓博尔济吉特。西藏※拉藏汗长子噶尔丹丹衷之子,阿睦尔撒纳胞兄。自幼滞居准噶尔,驻牧塔尔巴哈台一带。乾隆十五年(1750),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被杀,偕阿睦尔撒纳、达瓦

  • 锻奴

    柔然贵族对突厥之贬称。突厥未兴时,居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臣于茹茹(即柔然)……为茹茹铁工”(《周书·突厥传》),服役于柔然,故被所轻。至阿史那土门,突厥初兴,求婚于柔然,其可汗阿那瓌斥土门:“尔

  • 和林等处行中书省

    见“岭北等处行中书省”(1396页)。

  • 差发

    金、元时各种赋役的统称。《黑鞑事略》:“其赋敛谓之差发”。元代,岭北、汉地、西域之征调摊派方法各不相同:岭北以畜计,汉地以户计,西域以丁计。蒙古民户视牲畜多寡征之,不分贫贱,各出牛马、车仗、人夫、羊肉

  • 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

    碑铭。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立于北京国子监。弘历撰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全文约2700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1800余字。后半部韵文近900字。记述准噶尔部来源、发展及噶尔丹、

  • 尼伍

    傈僳语音译,意为“向鬼神许愿”。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向鬼神进行许愿的仪式。当人患病时,请人占卜是何鬼神作祟,然后向该鬼神许愿用何种形式和规格进行祭祀。若病人痊愈或病情好转,则择日祭祀;若病情未好转,则重

  • 柯勒依

    见“克烈部”(987页)。

  • 阔?

    西夏党项人对汉人的称谓之一。西夏语第一字“布”意,第二字“衣”意。两字当为“穿布衣服的人”,以区别“衣皮毛、事畜牧”的党项人。

  • 如底阿郭

    即“都龙光”(1815页)。

  • 戎蛮

    古族名。参见“蛮氏之戎”(2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