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番

西番

①汉族和白族对普米族的称呼。亦作西蕃。一说始见于《宋史》;一说早在公元3世纪晋初张华《博物志·异鲁》已有载称:蜀中南高山有“西番部落”。五代《定西番》词牌说蜀郡附近有该族群活动。《太平寰宇记》卷77《剑南西道黎州》条认为《博物志》所云西番部落的地望在沈黎郡,即今大渡河南北的甘洛县和汉源县。这正是历史上西番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唐宋以来,其名也用以称吐番,或说吐番系西番别种。宋代《文献通考》则分别记载“西番”与“吐番”的事迹。元初《异域志》说西番的另一种叫“阿丹”,意为“总根”、“源头”。阿丹的地望正是四川的盐源、木里与云南宁蒗三县毗连地区。明代在永胜、华坪一带的西番已是一个繁盛民族。天启《滇志》卷30载:“西番、永宁、北胜、蒗蕖凡在金沙江北者皆是。”维西、兰坪等地的西番见于记载较晚。元明以来的西番,与今普米族分布的地区大体一致。其时,亦称与之邻近的藏族为西番。说明普米族与藏族渊源关系较近。 ②见“西蕃”(693页)。

猜你喜欢

  • 按答海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客人”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宗室完颜谋良虎季子即名按答海。

  • 王翰

    元朝官员,字用文,又名那木罕,河西人,唐兀氏。先世以千户镇庐州,遂家焉。世袭千户职,以其才能被荐除庐州路治中,又改福州路,曾以谕降盗寇之功迁同知,又迁理问,治理永福、罗源2县及泉州事,擢行省郎中、潮州

  • 董哀

    即“董合亦惕”(2186页)。

  • 文东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五年(1407)正月所设兀的河卫均改作乌登河卫。

  • 泰陵

    ①西夏景宗※李元昊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②金肃宗(追谥) ※完颜颇剌淑陵墓。皇统四年(1144)命名。原在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

  • 察罕诺门汗

    见“阿旺洛桑丹白坚参”(1251页)。

  • 五路黄台吉

    见“五路把都儿黄台吉”(267页)。

  • 茂北事变

    羌族人民反抗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武装起义。1942年5月,四川省茂县北部羌族人民不堪官府的压迫剥削,揭竿而起。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千余人,歼灭国民党保安军一个连,后顺岷江南下,直抵四川省第十六行政专署驻地茂

  • 九松西著

    藏语音译。意为“一三四六”,表示藏历十三饶迥第四十六年铸造。西藏地方铸造的银币之一。其正、背图案与※“九松西阿”相同。因掺铜过多,日久生弊,及西藏地方不产铜,从内地运入道路艰难,乾隆五十七年(1792

  • 十二则溪

    贵州水西土司区划名。“则溪”,彝语音译,意为“仓库所在地”。贵州水西(鸭池河以西)安氏土司(初治贵阳城西半部,后移治黔西城)所辖十二则溪,初为仓库所在地,设官驻兵管理,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和军事据点。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