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赤狄

赤狄

北方古族名。亦作赤翟。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一说狄人信仰萨满教,以青、赤、白、黑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赤狄居南,崇尚赤色,着赤色衣饰,故称。与白狄、长狄、众狄等组成部落联盟,居于盟主地位,役使其他诸狄,对华夏族采取统一行动。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部落联盟瓦解,长狄、白狄、众狄先后脱离其控制。其支系有潞氏、东山皋落氏、廧咎如、甲氏、留吁、铎辰等部。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长治县北及山西、河北、河南之交界地区,与晋人杂居。因常与晋、卫、齐、宋等华夏诸侯互相攻伐,故不断向四方迁徙。周定王十三年(前594),与晋战于曲梁(今河北鸡泽),潞氏败亡。翌年,甲氏、留吁、铎辰亦亡于晋。此后,赤狄衰落,大部分并入晋,成为晋国统治阶级的奴隶或农奴,有的被征入晋军,成为数量颇多的“狄卒”。他们以各种方式反抗晋国的奴役,周敬王二十四年(晋定公十六年,前496),其首领析成鲋、小王桃甲乘晋国内讧,起义反晋,一度攻入绛都,不久被击败。战国时,赤狄遗民受魏国统治,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乘魏国败于楚、赵之机,起兵反魏,在浍水附近大败魏军,不久失败。后裔融入华夏之中。《魏书·高车传》云,高车(敕勒)为其后裔,但这部分应为周朝之前迁入漠北的狄人。参见“敕勒”(1983页)。

猜你喜欢

  • 大城

    古城遗址。亦称营盘、孔明城。位于云南陇川县城附近,占地180多亩,为明代戍军所筑。城设东、西、南三门,现已倒塌。城内残存遗物有大砖、瓦、陶罐、碗碎片等。古城附近为昔日德昂族村落,现仍留有许多住宅遗址。

  • 俄蒙协约

    又名《库伦条约》。沙俄为攫取外蒙古控制权,诱迫外蒙古封建主订立的条约。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并以“保护者”的姿态,于次年11月3日,以廓索维慈为全权代表,与哲布尊丹巴委派的三音

  • 伊室点密

    见“室点密可汗”(1749页)。

  • 水西制度

    贵州彝文史书。流传于黔西北、滇东北地区。约成书于清初,作者不详。主要记载水西(今鸭池河以西,大方、黔西二县及其周围地区)、茫部(今云南镇雄县一带)两个统治家支晚期的史事传说,尤其详细地记述了这两个家支

  • 锦州塔

    见“广济寺塔”(133页)。

  • 开明

    ①唐初郑国皇帝王世充年号。619—621年,凡3年。 ②一作明开,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淳年号。1097—1102,凡6年。

  • 贵竹长官司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置,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万历十四年(1586),与龙里卫、平伐长官司合并为新贵县。境内有汉、布依、苗等族。

  • 马大恩

    清代刻书家。字惠泽,号云峰。四川成都人。回族。童年肄经,服膺伊斯兰教义。倾倒于王岱舆、刘智等人之著作,博览群经。年长,即以“广布其教”为志,历览伊斯兰教经籍注释名书,悉付剞劂。道光二年(1822)冬,

  • 博栋阿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通晓汉、满、蒙文字,有军功。同治七年(1868),授呼兰(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副都统。次年,因事降三级调用。后官至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县)副都统。

  • 菩提流支

    北魏时佛教译经师。一译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天竺人。深通三藏,兼通显密。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携大量梵本佛经至洛阳,住永宁寺,潜心译业,被举为译场宗主。永熙三年(534),随孝武帝迁邺(今河北临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