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跳步扎

跳步扎

蒙古喇嘛教寺庙举行法会时的一种宗教仪式。蒙古语,意为“驱魔散祟”。又译“跳布扎”,俗称跳鬼、“撵鬼”、“打鬼”。从西藏传入。流行于内蒙古、青海等地。大寺庙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一般选在正月或四月。以求驱鬼求吉。参跳的喇嘛多是年轻体壮者,或是从喇嘛亲属中寻找来的,他们头戴各种面具,化装成人、神、兽和魔鬼等,实际上是一种化装舞蹈。基本情节是:人、神与乱世害民之魔鬼斗法,最后将魔鬼擒拿、斩杀、焚火,以示魔鬼被驱杀,民间呈现升平盛世。届时,众喇嘛念驱鬼经。表演者出场的人数、服饰、音乐和队形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猜你喜欢

  • 温吾

    汉代匈奴部落名。见“温犊须”(2283页)。

  • 觉罗长龄

    ?—1811清朝大臣。字牧庵。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授刑部主事。历福建兴泉永道、江苏布政使。五十一年(1786),授刑部侍郎。次年,授山东巡抚,率所属浚河道,修41州县城工,受嘉奖

  • 年四

    即“项崇周”(1569页)。

  • 厄碑都拉

    见“额贝都拉”(2532页)。

  • 元云南行省所辖军民屯田

    元统一全国后,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少数民族地区则兼有控扼之意。其在云南行省,先后置军民屯共达12处。中大理、金齿等处于至元十二年(1275)拘刷漏籍人户置民屯,二十六年(1289)

  • 杨岳斌

    清代湘军将领。原名杨载福。湖南乾州(今吉首)格哨寨人。苗族。咸丰元年(1851),随曾国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由士卒擢升至副将、总兵、湖北提督、福建陆师和水师提督。同治三年(1864),以攻占太平天

  • 社长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社的职事人员。见“社制”(1171页)。

  • 晃合丹

    即“晃豁坛”(1867页)。

  • 白高大夏国

    亦称白高国、大夏国、夏国。西夏国号。党项语音“庞喻领”。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西夏乾祐十五年(1184)刻印汉文《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等文献中,分别用西

  • 芬阿部

    见“芬问部”(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