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垦山卫
见“童宽山卫”①、②(2272页)。
见“童宽山卫”①、②(2272页)。
傣语音译,意为“剩余的田”。系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村社按户平均分配后余下土地,其中也包括离寨的社员交回的份地。多租给寨内劳力较强的单户耕种,也有租给外寨人耕种的,由村社负责收租,租金用于村寨公
?—1267蒙古国将领。契丹族。都总管万户常山子。蒙哥汗四年(1254)父卒袭职,领本万户诸翼军马。从都元帅纽璘南下伐宋,攻重庆(今四川重庆)、沪州(今四川沪州)、叙州(今四川宜宾)等城,屡建功。继从
西晋时宇文部首领。出于辽东塞外。《北史》、《魏书》称其系出匈奴,先世为南单于远支,世为东部大人;《资治通鉴》称之为鲜卑宇文氏。今人研究认为系鲜卑化的匈奴人。晋惠帝元康三年(293),兄宇文莫槐被杀后,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卡地喀哇寺、喀的喀寺、卡地沟寺,清代汉文文献称静宁寺。“卡地喀”,藏语意为“乌鸦嘴”。在青海民和县。宗喀巴弟子索南桑布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建。为民和县内格鲁派较大寺院之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清水工、达速古工、孟达工、张尕工、夕昌工、崖曼工。指清雍正八年(1730)后,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期间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撒拉族地区。“工”,突厥语音译,指村镇
古地名。高句骊筑。泊汋,音近今辽宁省境蒲石河之“蒲石”。故址有二说:一说在今蒲石河入鸭绿江处(今宽甸县境);一说其与泊汋口非一地,应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将薛万彻率军自山
见“纥骨”(944页)。
《新唐书》、胡蔚《南诏野史》作此名,系为解决《新唐书·南诏传》所记矛盾而加“炎”字。仍不合情理。如把“炎”字加在中间作罗炎晟,则与父子连名贯通。参见“逻盛”(2062页)。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达拉特旗。牧地东界归化城土默特地,西界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南界左翼前旗,北界乌拉特旗。汉沙南县地,隋唐为胜州榆林郡治,明嘉靖中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
傈僳语音译,即手卦。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占卜形式之一。卜时取问卜者的衣衫或包头布一截,将其折成三虎口的长度后,问卜者口中念诸鬼的名字,并用虎口重复量布巾的长度。当念到某一鬼名而突然发现布巾之长度不足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