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邛山暴动

邛山暴动

甘孜邛山地区藏民反对巴底土司事件。邛山属丹巴县巴底土司管辖之村寨,该处连年遭自然灾害,藏民生活艰难,但巴底女土司白利娜姆和其兄益色拉买却低价强行向藏民收买粮食,无偿征调役差,藏民被迫用房屋等作抵押向土司交换火枪、火药打猎充食,土司又强令藏民缴纳兽皮、兽肉,进行无止境剥削,激起民众愤恨。以土司官寨中之娃子德呷木卡布绒为首,于光绪十九年(1893)秘密联络各村寨抗拒土司,筹备武器,事泄,德押布卡布绒被捕,在狱中继续拟定暴动计划,由其子分送巴底土司属下十六村寨。次年夜袭土司官寨,杀益色拉买,活捉女土司白利娜姆,释放被关押者,提出推翻土司统治,不纳粮,不交租,废除乌拉差役,土地归农奴等口号,并焚毁土司派粮、派差、派款之帐簿,砸碎土司官印和各种刑具。后女土司及其子潜逃至康定,求清政府派兵镇压,邛山广大农奴与清军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暴动者牺牲无数,德押布卡布绒等数十名首领被捕入狱。通过暴动,巴底土司不得不允诺减轻农奴部分负担。

猜你喜欢

  • 鞑靼

    ①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又作达怛、达旦、达靼、达达、塔坦、塔塔儿等。原为突厥人对其东室韦诸部的称呼。分布于今呼伦贝尔湖及克鲁伦河下游一带。唐代始见于史乘,突厥文《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称之为“三十姓

  • 宣统

    ①清末帝溥仪年号。1909—1911年,凡3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末帝溥仪。(2402页)。

  • 西戎八国

    西北古族八政权总称。春秋时,分布地区:陇西有绵诸、绲戎、翟戎、䝠戎;岐、梁山、��、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诸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臣属于秦。合称

  • 苗拳

    苗族传统武术。历史上曾用于军事战斗,今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男女自古习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祭祀词中言,始于蚩尤,亦有“张祖先师”传授之说。与南拳、北拳相比,其手法、桩步及套路多具独特之处,自

  • 秦州茶马司

    明代茶马交易官署名。宋代已有之。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洪武五年(1372)置。初设司令1员,正六品;司丞1员,正七品。十五年(1382),分别改称大使、副使。以其距边境远,加以私茶盛行,不便互市,三十年

  • 噶当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音译,又称迦当派。意为“教试派”。有新旧之分,旧者在宗喀巴创格鲁派之前,新者始于格鲁派开派之际。该派晚于宁玛派,始于西藏后宏期佛教兴起之际。首创者为印僧阿底峡,继由其弟子仲敦巴定

  • 向思多

    隋代黔安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黔安(今四川彭水)人。大业四年(608),因不堪官府压迫,率黔安各族人民起兵反隋。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阻道路,断隋军粮道。与※田罗驹联合大战隋军。后遭行军总管周法尚及将

  • 三和

    1697—1773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纳喇氏。雍正二年(1724),由护军校授三等侍卫,袭骑都尉。乾隆元年(1736),晋二等侍卫。五年(1740),晋一等侍卫。六年,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署户部侍郎

  • 咸补海

    见“俺巴孩”(1884页)。

  •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鄂尔布勒山接本部左翼右末旗界,西与南接达理冈爱牧场界,北至乌兰温都山接本部中前旗界。有佐领二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硕垒汗孙车棱达什率众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