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郑和

郑和

1371—1434

明代著名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或作三宝)。云南昆阳(今属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元代政治家、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后裔。世代信奉伊斯兰教,为人正直,乐善好施,深受乡里敬重。洪武十五年(1382),明将傅友德等攻占云南,和被虏,沦为太监。建文元年(1399),从燕王朱棣起兵,参加“靖难之役”。朱棣即位,以功赐姓郑,升内官监太监,世称“三保太监”。官至南京守备。永乐三年(1405)六月,奉命与副使王景弘率舟师远航,通“西洋”(时称今从加里曼丹到非洲之间之海洋各国)。率大小船只63艘,回汉官兵计27 800余名,自苏州浏家港(今江苏太仓县东浏河镇)出发,经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剌、锡兰(今斯里兰卡),至印度洋西岸古里国折回,历时两年。至宣德八年(1433) 28年间,相继7次(或说8次)远航,经历30余国,远达非洲东岸、红海海口。最后一次航行时,年逾60岁。回国途中,于宣德九年(1434,一说十年)卒于古里(今西印度卡利卡特,或说病逝于南京)。为打开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南洋各地至今还保留不少有关郑和的遗迹。其航海图及随行人员之著作,是研究明代中外交通史和亚非民族史的重要文献。对地理学、航海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猜你喜欢

  • 爱星阿

    ?—1664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舒穆禄氏。额驸扬古利孙,塔瞻子。顺治四年(1647),袭父一等公爵。八年(1651),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七年(1660),授定西将军,与都统卓罗等率禁旅,会同吴三

  • 移剌斡里朵

    金官员。一名八斤。契丹族。移刺氏。系出辽五院司。通契丹字。天会三年(1125),随军攻宋,以功,补尚书省令史。十五年(1137),奉命追击南逃官军、以劳迁修武校尉。从完颜宗弼复河南,督诸路帅臣进讨,事

  • 央公央婆

    苗族崇奉的始祖。贵州东南部地区苗族相传,古代洪水泛滥,世上只剩下姜央兄妹二人,兄妹婚配,繁衍子孙,遂有苗人。为纪念始祖,每隔13年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祖活动,旧称※吃牯脏(今译鼓社节)。届时,牯脏头(主持

  • 团董

    国民党时在海南岛黎族地区所设管理黎峒的头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后,广东省府委任陈光汉为抚黎专员率部驻琼,为了加强对黎族地区的统治,改冯子材之黎峒总管制设,政府有事则责成其下达黎民,平时负责维持辖

  • 沙马部

    见“沙马宣抚司”(1130页)。

  • 阿史那苏尼失

    ?—634唐代东突厥汗族。阿史那氏。※启民可汗母弟。始毕可汗(608—619年在位)时,任沙钵罗设,有属众5万帐,游牧于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西北。颉利可汗(620—630年在位)时,立为小可汗。贞观

  • 叱六手

    见“叱六于”(543页)。

  • 因远罗必甸长官司

    明代哈尼族土司。归属元江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由南诏、大理时的因远部和罗槃部置。因远在元江府治西,即因元坝;罗槃即元江坝。以土酋白文玉(史书未明族属,学者从地望和姓氏考证系哈尼族)为副长官。嘉庆

  • 萧公弼

    见“萧辅道”(1998页)。

  • 内三院

    官署名。清初所设辅佐帝王治理政务的中枢机关。天聪十年(1636)三月,清太宗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掌记注帝王起居、诏令、编纂史书;内秘书院,掌撰与外国往来文札,掌录各衙门奏疏,撰拟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