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镇南关

镇南关

中国南疆壮族地区重要关口。古称“鸡陵关”。明永乐五年(1407)改称“镇夷关”,亦称“大南关”、“南关”、“界首关”。明末称“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位于广西中越边界线东段凭祥市。两边高山对屹,炮台挺立,在关口建有一座巍峨的关楼,关内峡谷缓延数里,湘桂铁路越峡谷出关进入越南。关楼上留有196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的手迹“友谊关”三字。为中越陆路交通咽喉,中国南疆之大门。壮汉等各族人民多次在此痛击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封建统治者。北宋侬侗首领侬全福、侬智高在这一带建立“长其国”、“大历国”(后称“南天国”、“大南国”),反抗交趾侵略者和宋朝统治者。1885年2月,冯子材率清军及壮族民兵“敢死队”于关前隘痛歼法国侵略军。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利用壮族“会党”势力,发动了镇南关武装起义,占领镇南等炮台达7昼夜,震撼了清廷的统治。

猜你喜欢

  • 金景祖英烈惠桓皇帝

    见“乌古迺”(332页)。

  • 杨永安

    北周时期沙州氐帅。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一说为※杨法琛子。北周时为开府、上柱国。大象二年(580)八月,益州总管王谦举兵反周,永安召集利、兴、武、文、沙、龙等6州之众响应。十一月,被北周大

  • 额尔类

    见“额勒里”(2532页)。

  • 岱总汗

    见“脱脱不花”(2082页)。

  • 山客

    参见“山哈”(118页)。

  • 敕勒

    古族名。亦作赤勒、涉勒、赤狄、狄历、铁勒、丁零等,为汉文史籍中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对该族的称谓。一说皆是突厥语Turk(意为“强力”、“气力”)的音译或音变、讹音,系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之统称。赤

  • 武兴王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豪杨氏的称号之一。始于武都国君杨文度,南朝宋元徽元年(473),自立为武兴王。昇明元年(477)十二月,杨文弘屯武兴(今陕西略阳县),继为武兴王,史称武兴国。齐永明十年(492),

  • 多士宁

    明代云南陇川傣族土司。受明封为陇川宣抚使。万历(1573—1620)初,缅甸东吁国主莽端体率军侵陇川,招诱其合兵内侵,不从,并将缅侵明计划密告明边将为备,称缅内侵之策有二,一为交结木邦,扰顺宁、蒙化,

  • 北魏世宗

    见“元恪”(228页)。

  • 下方夷

    见“上方夷”(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