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布赉汗

阿布赉汗

1711—1781

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汗。原名艾布勒莽苏尔。祖阿不拉依、父瓦里世为土尔克斯坦城(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南哈萨克斯坦州境内)苏勒坦(苏丹)。15岁时因积极参加反对准噶尔贵族斗争,遂获祖父“阿布赉苏勒坦”称号。清雍正九年(1731),与族兄阿布勒班毕特等坚持反对阿布尔海里汗提出的效忠沙俄主张,粉碎了俄国殖民者的侵略阴谋。乾隆六年(1741),在伊施姆河战役中,为噶尔丹策零远征军击败,被俘送伊犁监禁。次年获释。十六年(1751),暗中支持阿睦尔撒纳和达瓦齐反对喇嘛达尔札,受准噶尔军劫掠。二十年(1755)秋,遣兵助阿睦尔撒纳叛乱,受清军谕止。二十二年(1757),遣亨集噶尔等11人进京纳贡,表示“愿率哈萨克全部”归顺,永为“臣仆”。自后每隔一二年、二三年遣使进京一次,并经常派人到伊犁和乌鲁木齐等地贸易。三十二年(1767),为报杀弟之仇,引兵进攻霍罕(浩罕),大败额尔德尼伯克军。复遣使请求清朝政府派援兵和运送大炮,谋夺塔什干,未果。三十六年(1771),被清朝政府封为“中玉兹汗”。沙皇俄国胁之效忠,并遣人谋害,均未得逞。辖有卫逊、素宛、阿尔斡等44鄂拓克,驻牧地主要分布于伊施姆河流域(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北部)等地。

猜你喜欢

  • 奴田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属田亩制度。吐蕃有专供王族使用的“王田”,称作“杰兴”。而“奴田”称作“阐兴”(bran shing)。其意有两解:一指专供奴隶耕种的田地,二指赞普将连同耕种田地的奴隶一

  • 阿木郎

    ?—1493明代哈密卫官员。初任都指挥。弘治元年(1488),因土鲁番速檀阿黑麻诱杀哈密忠顺王罕慎,令牙兰据哈密,遂率众避难至苦峪(今甘肃敦煌东北)。次年,请边臣调赤斤、罕东卫兵夜袭哈密城,败牙兰,迫

  • 土谢图汗部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一作图什业图汗部。以汗号得名。喀尔喀初无汗号,自成吉思汗十八世孙阿巴岱赴唐古特(西藏)谒达赖喇嘛,迎经典归,为众所服始称汗,至其孙衮布始称土谢图汗。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

  • 不儿罕山

    元代地名。又作不里罕哈里敦、不而罕哈勒敦。“不儿罕”意为“佛”、“神”,“哈里敦”意为“山”。即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一支。据《元朝秘史》载,成吉思汗二十二世祖孛儿帖赤那始移居不儿罕山。成吉思汗青年时代,

  • 交河道行军大总管

    官名。唐伐高昌之行军建置。高昌国王麹文泰附西突厥,阻绝西域与内地交通。贞观十三年(639)十二月,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薛万均、铁勒将领契苾何力副之,合兵15万西征。十四年(640),灭高

  • 宛王

    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世宗子完颜永升(本名斜不出),大定十一年(1171)封徐王,进封虞王。二十七年(1187),判吏部尚书,授山东西路按出虎必刺猛安。章宗即位,徙封隋王。明昌二年(1191)改封曹王

  • 浪牛

    解放前侗族社会的一种经济剥削形式。流行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主要存在于有租佃关系的地主和农民之间。有田出租的富户,同时把牛租给佃户饲养和使用。在租牛期间,如母牛产子,则按“主三佃一”分成,不另收牛租。

  • 拙赤

    见“术赤”(489页)。

  • 盲骨子

    见“蒙古”(2323页)。

  • 普英米

    普米语音译。云南兰坪、丽江、永胜地区普米族的自称,意为“白人”。参见“普米族”(2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