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苏特

阿苏特

明代东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之一部。亦译阿速、阿速惕、阿萨特、哈连等。其祖先是伊朗语系的游牧民族,流动于咸海、里海以北地区,亦称作阿思、阿兰。蒙古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为速不台所败。窝阔台十一年(1239),蒙哥攻取阿速蔑怯思城,大批部众被东迁。至元九年(1272),组成阿速拔都军。元武宗时,成立左右阿速卫侍卫亲军。元亡明兴,一部分留居汉地,一部分成为燕王朱棣麾下士兵,其余阿速军留居草原者自成一部,称阿苏特。明初,其领主为阿鲁台,废鬼力赤可汗,立本雅失里为可汗,自为太师,操东蒙古政柄,被明成祖封为和宁王。后败亡于瓦剌领主脱欢,其子阿里玛丞相率部服属瓦剌,归脱脱不花。土木之变后,奉也先命监护明英宗,并将其女摩罗札嘎图配与英宗。明中期,西蒙古乜克力部的亦不剌等成为该部领主,与哈剌嗔(喀喇沁)等10营(部)组成右翼的永谢布万户,活动于河套至宣府、大同塞外。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败亦不剌,封第十子乌巴繖察青台吉(五八山只台吉)统治该部,部众2万余,居土默特部以东,哈剌嗔部以西(即今大同、张家口以北地区)。乌巴繖察卒,子阿济、实喇内讧,实喇死,阿济因杀弟罪被废,该部及领地被右翼济农巴尔斯博罗特子博迪达喇(乌巴繖察侄)占据。明末,参与抗击察哈尔部林丹汗西进,兵败。最后归属后金(清)。

猜你喜欢

  • 丸都城

    古地名。或称新国、中都城。高句骊国第三个都城。故址通说为今吉林省集安县城西侧山城子;在县城西北90华里处之板石岭发现《毋丘俭纪功碑》,故一说板石岭即丸都山,关马墙山城为其故址。高句骊山上王延优二年(1

  • 木束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 ①亦作穆逊河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辖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支流穆逊河流域。②亦作密拉河卫。永乐八年(1410)设。清代密拉河在吉林境内,与小图们江

  • 都尉

    匈奴官名。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置。为中下级带兵官。隶属匈奴24个“万骑长”。地位不固定,依部众多寡确定权力大小及次第高下。匈奴又有※大都尉之职。

  • 珠敦河卫

    见“诸冬河卫”(1951页)。

  • 元史氏族表

    书名。清钱大昕撰。3卷。始作于乾隆十八年(1753)七月,成书于四十五年(1780)五月。作者鉴于蒙古氏族颇费稽考,史籍所载,音既不正,又多互异,乃据陶宗仪《辍耕录》所列蒙古72种,色目31种,广搜博

  • 僧户

    元代诸色户计之一。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在籍僧人按太祖时例,种田纳地税、买卖纳商税,其余差役均免。至元二十六年(1289),括江南户口,规定凡50岁以下经过考试经文和受戒者,方可允许入僧

  • 大成台吉

    见“把汉那吉”(1061页)。

  • 哈丹特穆尔

    见“伯颜帖木儿”(1093页)。

  • 閤门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顶疾啰”,属次等司、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天盛年间(1149—1169)设4奏知、4都案、4案头。

  • 石武

    晋代休屠胡(屠各胡)首领。又作石虎。原为休屠王。元帝永昌元年(322),以桑城(今甘肃狄道南)降前赵刘曜,被封为都督秦州陇上杂夷诸军事、平西大将军、秦州刺史、酒泉王。次年,以晋将陈安攻赵将刘贡于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