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随丁

随丁

蒙古语称“哈木济尔噶”,意为“随从附丁”。清代被指定为蒙古王公贵族私人服役的人。亦属※阿勒巴图的一部分。清顺治时(1644—1661),为示怀柔与笼络,从箭丁中选出部分人充当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专为主人服役,不编入丁册,不负担官差和官税,不服劳役。随丁又分为随人箭丁和随缺箭丁两种:属于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对王公贵族终身隶属,世代继承,称“随人箭丁”。康熙三年(1664),规定管旗章京和参领、佐领,亦拨给随丁。但随职去留。任职时拨给,离职时退回。故称“随缺箭丁”。顺治五年(1648),规定蒙古亲王给随丁60名,郡王50名,贝勒40名,贝子35名,公30名,固伦额驸40名,和硕额驸30名,多罗额驸20名。九年(1652),又规定台吉、塔布囊一等者给随丁15名,二等12名,三等8名,四等4名。康熙三年规定管旗章京给4名,参领、佐领共1名。他们或在主人家内当差,或在主人牧场上从事放牧,或在自家牧养主人牲畜,主人可任意驱使随丁为自己劳动,无偿占有其劳动成果。特别是主人经济状况恶化时,几乎全赖随丁养活,乃至逼令其替主人偿还私债。政治地位低于※“箭丁”,无权出任旗佐官员,甚至被主人出卖和馈赠。少数因服役和交纳贡赋有功者,主人可解除随丁义务,编入旗的丁册,恢复一般阿勒巴图身份。

猜你喜欢

  • 石抹乞儿

    ?—1267蒙古国将领。契丹族。都总管万户常山子。蒙哥汗四年(1254)父卒袭职,领本万户诸翼军马。从都元帅纽璘南下伐宋,攻重庆(今四川重庆)、沪州(今四川沪州)、叙州(今四川宜宾)等城,屡建功。继从

  • 也罕的斤

    元朝将领。哈剌鲁人。密立火者子。世居讹迹邗(今乌兹根)。世祖中统二年(1261)袭千户长。随军征宋,取五花、石城、白马。至元七年(1270),拒守成都,败宋将昝万寿,以功授蒙古哈剌鲁河西汉军万户,驻戍

  • 姑墨

    ①西域古国名。王治南城(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0余,口24000余,胜兵4500。国王之下设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各1人,译长2人。居

  • 新傈僳文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主要通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傈僳族原有一种以印刷体的大写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正反颠倒的拼音文字,即老傈僳文,主要通行于宗教界。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傈僳语

  • 高车六种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车(敕勒)联盟成员。据《魏书·高车传》载,即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一说其主要游牧于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一带。其中护骨氏(即纥骨氏)早在3世纪末已经有相当部

  • 大人

    古代部落首领的称号。汉代匈奴已有之,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呼韩邪单于(又称䤈落尸逐鞮单于)即由匈奴南边八部大人共议所拥立。乌桓、鲜卑各部首领亦称大人,由推举产生。《后汉书·乌

  • 大封民国

    唐代南诏后期国名。因避唐讳,又作“大封人国”。南诏国第十二世王蒙隆舜于唐乾符四年(877),嗣王位,五年,改南诏国号为大封民国,又改元贞明、承智、大同、嵯耶。隆舜卒,子舜化贞继位。天复二年(902),

  • 阿木河

    见“妫水”(1261页)。

  • 完颜守绪

    1198—1234即金哀宗。史亦称金义宗。初名守礼,又名宁甲速。女真族。完颜氏。宣宗※完颜珣第三子。泰和(1201—1208)年间,授金紫光禄大夫。至宁元年(1213),进封遂王,授秘书监,改枢密使。

  • 马祖常

    1279—1338元朝大臣,文士。字伯庸。居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先世为汪古部人。礼部尚书※马月合乃曾孙,漳州路总管府同知马润之子。7岁知学,及长,益笃学。师蜀儒张䇓,备受器重。仁宗延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