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察尔济呼毕勒罕一世
呼和浩特著名慈灯寺(谷称五塔寺)建造者。清雍正五年(1727),在京城任副札萨克达喇嘛。后赴呼和浩特,仿北京西郊白石桥附近明永乐年间所建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形式,在该地建慈灯寺,十年(1732),清廷赐以满、蒙、汉3种文字书写的寺额。乾隆十年(1745)四月十五日圆寂。
呼和浩特著名慈灯寺(谷称五塔寺)建造者。清雍正五年(1727),在京城任副札萨克达喇嘛。后赴呼和浩特,仿北京西郊白石桥附近明永乐年间所建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形式,在该地建慈灯寺,十年(1732),清廷赐以满、蒙、汉3种文字书写的寺额。乾隆十年(1745)四月十五日圆寂。
见“乌古迺”(332页)。
字受洛干,又作寿乐干,也写作万俟干、万俟受洛。族属匈奴。太平(治今陕西宜川县东南)人。太尉万俟普子。勇武善骑射,为族众所服。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一说五年),随父从破六韩拔陵于沃野镇(今内蒙古五
?—797吐蕃赞普。汉籍作娑悉笼腊赞。※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之子,生于桑耶查玛。唐天宝十四年(755)嗣位。先后以拔寨囊、桂赤桑雅拉、綝杰斯路丁(达扎路恭)及綝屯热贝琼等为大相。乘中原安禄山之乱,屡犯
藏族古部名。见于《元史·世祖纪》。元代分布于威州(属宣政院辖地,在今四川阿坝地区汶川县一带,治汶川西北)汝凤川。元至元七年(1270)五月,汝凤川番族8千户内附,其酋长入朝,授宣命,赐金符。
1876—1960近代画家。字蓬仙,安徽省太和县城关人。回族。幼家贫,与父以捕鱼为生。因与书画家马忠辰同龄,自幼结交,遂拜辰父、书画家马存一为师,共同画花卉、山水、鱼虫、山石、人物等,朝夕切磋,技艺大
?—1771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雨民。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工部侍郎兼镶红旗满洲副都统。二十年(1755),授甘肃巡抚,寻赴巴里坤督理军需,赏戴孔雀翎。后三年,奏请
小土官名。 ①清朝对少数民族小头领的统称。如《清史稿·费扬古传》附传载:“雅陇江滨瞻对,喇滚,革布什咱,绰斯甲布,诸土目各率所属户投诚。奏请授五品安抚司,其副为六品土百户。从之。”又如《清文献通考·职
亦称契汗、唾契汗。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居罗川(今青海湖东),与罗川北之鲜卑乙弗部相近,风俗也同,其地多狼。早在南凉秃发乌孤继立前,即臣属于秃发鲜卑。南朝刘宋永初二年(西
西藏噶达克地方开设之通商市场。光绪三十二年(1906)根据英侵略军胁迫西藏地方政府订立之非法《中英西藏条约》开设,暂不收税,英商民于此享有与亚东同样特权。此年,英派他克齐为驻噶达克委员,清朝派毛秉科充
见“萧耨斤”(2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