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番族章程
清朝律令。道光十八年(1838),为移住青海湖周围“番族”而制定。共8款:一、遵界址住牧,不准侵占别族地土。二、番民外出打牲,百户百长须严加管束。三、宜照现在清查户口住牧,不得再引玉树“番众”进驻。四、按年交清拖欠银两。五、依青海蒙古例,按季赴青海衙门领票易买粮茶。六、协同蒙古官兵防护游牧。七、凡住居蒙古界内“番众”,由蒙古郡王稽察。八、“番民”除按例贡马纳兵差外,蒙古郡王、章京、百户、百长不得苛派差徭,违者治罪。
清朝律令。道光十八年(1838),为移住青海湖周围“番族”而制定。共8款:一、遵界址住牧,不准侵占别族地土。二、番民外出打牲,百户百长须严加管束。三、宜照现在清查户口住牧,不得再引玉树“番众”进驻。四、按年交清拖欠银两。五、依青海蒙古例,按季赴青海衙门领票易买粮茶。六、协同蒙古官兵防护游牧。七、凡住居蒙古界内“番众”,由蒙古郡王稽察。八、“番民”除按例贡马纳兵差外,蒙古郡王、章京、百户、百长不得苛派差徭,违者治罪。
1681—1766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门宦创始人之一。经名阿布都里·哈里木。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少时从青海民和、河州经师马汉臣、太巴巴等习经。康熙三十七年(1698)结业,先后在青海民和和甘肃
见“云冈石窟”(249页)。
见“阿里耀卿”(1224页)。
西域古河名。见《元史·耶律希亮传》。清《西域图志》作玛纳斯郭勒,《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玛纳斯河,《水道提纲》作马那思河。准噶尔语音译,“玛纳”意为“巡逻”,“斯”意为“人”。以“滨河有巡逻者”得名。
汉代对巴蜀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分布范围包括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南部,贵州西南部及云南大部分地区。族属与氐羌、濮、越等族群有渊源关系。各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已进入阶级社会,有的尚
见“茂海”(1331页)。
元朝宗王。又译药木忽儿、要木忽尔、岳木忽而等。蒙古孛儿只斤氏。*阿里不哥长子。世祖至元八年(1271),从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十三年(或作十四年),暗结蒙哥汗子河平王昔里吉及诸
宋代云南大理国开国大臣。白族。其先世在唐开元(713—741)时与段氏等12姓同被南诏王迁居于10睑(即10州,在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五代后晋(936—946)初,任善巨郡(今云南永胜)守,素与※
?—1152金大臣。亦名言。女真族。完颜氏。行台左丞相阿鲁补子。熙宗(1135—1149在位)时,官至大理卿。熙宗晚年,喜怒无常,大肆诛杀,群臣危惧。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结右丞相完颜亮(海陵王
1654—1685清初著名词家。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字容若,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胤礽),改为性德。自号楞伽山人。自幼刻苦自励、潜心向学,有汉学素养。康熙十年(1671),中顺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