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连良

马连良

1901—1966

京剧表演艺术家。字温如,号古历轩主。北京人。回族。清宣统元年(1909),入“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习老生。1917年出科拜名老生孙菊仙为师,并向贾洪林、刘景然诸名家学艺。与尚小云、朱琴心等名家联班,享誉京城。1930年组成扶风社,于京、津、沪等地演出。吸收余(叔岩)派艺术精华,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和改进,发展成独树一帜、风格卓异的“马派”艺术。为余叔岩以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与周信芳齐名,有“南麒北马”之誉。时称“四大须生”之一。不仅唱、念、做全面发展,武功根底亦深厚。嗓音清朗、唱腔委婉,酣畅中见俏丽,细腻中见洒脱,做工潇洒飘逸。重视角色之间的协调合作,并对生角传统技艺不断改进。对服装、化妆、盔头、髯口等,均有革新创造。解放后,1951年组建“马连良京剧团”,曾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1955年与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等组成北京京剧团,任团长。1963年赴港澳演出《赵氏狐儿》、《海瑞罢官》等新编历史剧,轰动一时。1964年参加演出京剧现代戏《杜鹃山》、《年年有余》。历任中国戏剧艺委会委员和福利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常委、北京剧协副主席、北京市回民协会理事、中国民盟盟员、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北京市京剧团长等职。代表剧目有《清官册》、《四进士》、《十老安刘》、《赵氏孤儿》、《赤壁之战》等等,所演《群英会》、《借东风》、《铡美案》等已拍成电影。著有《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猜你喜欢

  • 全蒙盟旗沿革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包维翰著。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册。全书分18部分;一卓索图盟7旗;二哲里木盟10旗;三昭乌达盟13旗;四锡林郭勒盟10旗;五乌兰察布盟6旗;六伊克昭盟7旗;七

  • 达里底

    见“敌烈部”(1882页)。

  • 崇青

    蒙古族习俗之一,以青色为神圣、高贵、兴旺的象征而尊崇之。与蒙古人对天、地之崇拜有关。青天被视为宇宙万物的崇高无上之主宰,称之为“腾格里”(长生天),遇事“必托着长生天的气力”,无一事不归之于天,故天之

  • 车都布多尔济

    ?—1773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根敦长子。初授三等台吉。乾隆十七年(1752),驻防喀喇乌苏。十八年,以杜尔伯特台吉车凌投清,以兵护迎之,并擒擅入

  • 和州回鹘

    即西州回鹘。因其首府在西州,后称和州而得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 承光

    夏赫连昌年号。425—428年,凡4年。

  • 斡准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穆宗盈歌时(1094—1103年在位),该部勃堇(部长)先后为冶刺、海葛安。康宗完颜乌雅束时(1103—1113年在位)勃堇为狄库德。康宗二年(1

  • 裕成

    见“裕诚”(2303页)。

  • 佛阿拉

    地名。又作费阿拉。满语音译,“佛”意为“旧”,“阿拉”意为“平岗”,合译为“旧平岗”。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东南二道河村南山岗。辖境东临鸡鸣山,南界哈尔萨山,西达烟筒山接连凤凰岭。明万历十五年

  • 归绥谷仓

    清政府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设立之储粮仓库。有各种不同的名目:“常平仓”,乾隆二十八年(1763)建立,用以平衡粮价,调济市场,为驻防官兵及各厅提供俸米及粮饷,储谷额23000余石;“社仓”,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