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道
【生卒】:1283—1344
【介绍】: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生卒】:1283—1344
【介绍】: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丑奴之弟。多立战功,袭檀州节度使。后在追及信安战斗中,战死。
【生卒】:?-588一名众,陵子。初为梁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之乱,携家避于江陵,梁元帝授以尚书金部郎中。入陈,历为太子洗马、中书侍郎。宣帝时,随都督章昭达讨广州刺史欧阳纥,还授中书舍人。后主时迁御史中
【生卒】:?——1645字鼎维,辽东(今辽宁辽阳)人。袭世职指挥佥事,迁都司佥书。崇祯中,以讨“贼”功,升游击。固守永平有功,迁辽东副总兵。因洪承畴推荐,升为都督佥事。与清兵战杏山,军稍却,解职。福王
【介绍】: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廷辉。天顺八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曲靖军民府知府。时罗雄土官自相仇杀,乃谕以朝廷恩威,使双方言归于好,四境帖然。
【介绍】:唐河东解人。宪宗元和中,兼殿中侍御史。七年,为太常博士。后官至水部员外郎,卒。应规初为郎,求族叔柳公绰为市宅,公绰不许。及卒,公绰善视其孤。
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仕隋为门下录事,入唐授秦府法曹参军。贞观初任通、巴二州刺史,百姓呼为“慈父”。(185上/4785,参见《新唐书》)【介绍】:唐冀州衡水人。初仕隋,为门下录事,炀帝谋徙都丹阳,
字叔褒,晋明帝皇后伯父。少勤俭,笃学好问,事亲以孝称。官府屡辟不就。“八王之乱”,避难林虑山,言行忠敬,不久周围的人都归附他,称“庾贤”。通《诗》、《书》,非理不言,非道不行,尊事耆老,惠训蒙幼,言必
南朝齐、梁时人,字季望,祖籍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少好学,位至永嘉郡丞。【介绍】:南朝梁颍川长社人,字季望。钟嵘弟。任永嘉郡丞。梁武帝天监十五年,与诸学士奉诏撰《遍略》。
【介绍】:唐河南洛阳人。卢坦弟。进士及第。宪宗元和间为绛州刺史。历官光禄少卿、秘书少监。性淡薄,不乐轩冕,弃官之洛,不逾旬而卒。
【介绍】:东汉扶风平陵人,字子孝。光武建武初为左冯翊,修典礼,设条教,政化大行。建武五年拜光禄勋。光武临朝,或有惰容,辄陈谏其失。常乘白马,帝每见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擢太子太傅,后拟起为大司徒,以病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