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元和姓纂(附四校记)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

郁贤皓、陶敏整理。1994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全三册,共198万字。唐代林宝所撰《元和姓纂早已散佚。今存者乃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宋太祖《御制千家姓》下所引文字辑出的,其中漏辑、误辑以及文字衍、夺、讹、倒极多;孙星衍、洪莹曾略附辑校,有刻本刊行,但对库本之误极少订正;罗振玉撰有《元和姓纂校勘记》二卷,所校文字亦甚少;至岑仲勉撰《元和姓纂四校记》,始订正冒文,考辨后人羼入之文,辑补姓目及文字,订正姓目、收韵、人名、官名之误以及脱、讹、衍、倒、异写、复出等,而且补充大量史料,不仅成为读通《姓纂》的辅导书,且本身为研究唐代文史必不可少之书。但《四校记》不附《姓纂》原文,故使用不便。而《姓纂》无《四校记》则无法读通。为此,本书将《姓纂》和《四校记》合并整理,将《四校记》逐条置于《姓纂》原文之下。为了使此书成为研究者使用的工具书,力求保持原来两书的完整性,这就在标点、分段、校勘、订正岑氏错误等方面都增加了难度。整理者遍稽典籍,尽可能将全部文字标点,但在衍、夺、倒之处只能作点断或保持原貌。尽可能按文意及世系分段,但有些地方为照顾岑校不得不在不该分段处分段,在一个世系文字极多处又分若干段。参稽《世本》、《新表》、《古今姓氏书辩证》、《通志》及历代典籍作校勘,并将岑校中的重要错误等都写入了每卷末的《整理记》。书末附有《姓氏索引》和《人名索引》,颇便检索。

猜你喜欢

  • 汩没

    ①淹没。元稹《遭风二十韵》:“浸淫沙市儿童乱,汩没汀洲雁鹜哀。”②沉没;沦落。李白《日出行》:“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③埋没;湮灭。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生涯相汩没

  • 宿永阳寄璨师

    【介绍】:韦应物作。见《宿永阳寄璨律师》。

  • 蟢子

    蜘蛛的一种。也称喜子。古人认为蟢子出现是一种喜兆。诗文中多以指家人远归。韩翃《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少妇比来多远望,应知蟢子上罗巾。”

  • 韩柳

    韩愈、柳宗元的合称。二人都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向以同臻绝诣的古文成就而并称,但亦有因诗而合论之者。苏轼论曰:“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东坡题跋》卷

  • 玄元

    ①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②指老子。张九龄《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紫气尚蓊郁,玄元如在焉。”参见“玄元皇帝”。

  • 秋夜安国观闻笙

    【介绍】:刘禹锡作。禹锡另有《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则知此诗亦作于洛阳。诗写秋夜之景,银汉织女,桂枝梧叶,月满中庭,在此环境中听霓裳一曲,无疑使心灵净化。全诗清静幽雅,颇耐人玩味。形式上“仍沿

  • 三十六体

    唐代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的文风。三人为晚唐同时人,行第同为十六,均以骈体文齐名于世,多俪偶繁缛之气,因号其文风为“三十六体”。见《新唐书·李商隐传》。

  • 吞白凤

    称美人文辞精美。李群玉《感兴四首》之一:“子云吞白凤,遂吐《太玄》书。”参见“吐凤”。

  • 种柳营中

    晋陶侃镇守武昌时,令于军营中种柳树。事见《晋书·陶侃传》。后因以“种柳营中”为咏军营之典。李贺《梁公子》:“种柳营中暗,题书赐馆娃。”

  • 郗超

    晋代人。为大司马桓温记室参军,有奇才,美须髯,深为桓温倚重。事见《晋书·郗超传》、《世说新语·宠礼》。后以“郗超”为参军的典故。卢纶《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玉勒侍行襜,郗超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