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声调为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上、去、入三声总称仄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仄声中入声消失,故仄声只包括上、去二声。讲求平仄是我国诗、词、曲等文学体裁较重要的特点。
水光与天色相混。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色。语出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卢仝《蜻蜓歌》:“黄河中流日影斜,水天一色无津涯。”
见“邯郸郭公”。
【介绍】:生活于大中、咸通时。工诗,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广大教化主之及门者。《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昆明池织女石》诗,一作司马复诗。
【介绍】:李白作。见《猛虎行》。
犹仲蔚蓬蒿。李德裕《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剪。”
遍布,众多貌。韩愈《华山女》:“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介绍】:一作《送崔九》。裴迪作。崔九,即崔兴宗,排行九。南山,指终南山。这首诗是送人归隐的,因为同是喜好山林隐居的雅士幽人,所以裴迪在诗中叮嘱崔九,不要只是暂居山林,而应该长住下来,尽情领略丘壑之美
【介绍】:张乔《浮汴东归》诗颔联。诗句描写了拂晓时汴河两岸的寂寥景色,传达出早行别离的凄凉心境。情寓景中,以景传情,精警动人。
①飘扬;飞扬。刘禹锡《柳花词三首》之一:“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胡曾《咏史诗·长安》:“关东新破项王归,赤帜悠扬日月旗。”②起伏不定,飘忽不定。皇甫冉《与张补阙王炼师同赋杂题一首》:“淮海思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