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自名“高斋”的处所。一名北楼。唐咸通年间,宣州刺史独孤霖改建,称叠嶂楼。为著名的游宴饮赏之地。张九龄《谢公楼》:“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
文集。唐陈陶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文录》十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陈陶集》二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文录》十卷。《唐才子传·陈陶》谓有《文录》十卷,今传世。其后未见著录,当已亡佚。后
李详撰。涉及杜诗37首,不录杜诗原文,只诠释词语,检示出处。李氏治学谨严,其诠释杜诗字句,征引典实出处,简明翔实,很见功力。此编为手抄稿本,为李详晚年任教东南大学时所编讲义,稿中屡屡提及其所著《杜诗证
【介绍】:唐代词人。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张志和兄。代宗时人。曾任浦阳尉。恐张志和浪迹不还,因于会稽东郭买地结茅斋以居之。张志和为《渔歌子》词,松龄从而和之。《全唐诗》存词一首。事迹见唐
【介绍】:李贺作。元和八年(813)春,贺辞官乡居时,写了这组关于家乡的诗篇。组诗描绘了故乡南园的景致,抒发了乡居时的思想情绪,屡发不如习武的感慨,虽各首主题不一,风格有异,但却是他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
驿馆名。在通州(今四川达县)。元稹有《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三首》。
即信陵君。陈羽《将归旧山留别》:“信陵死后无公子,徒向夷门学抱关。”
系于腰间的皮革囊袋,用以盛细小物件。司空曙《送王使君赴太原拜节度副使》:“络脑青丝骑,盘囊锦带钩。”
山名。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相传山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称四明山。唐时属越州。张籍《送施肩吾东归》:“世业偏临七里濑,仙游多在四明山。”
【介绍】:刘长卿作。见《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