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后晋

后晋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沙陀部人石敬瑭灭后唐而建立的王朝。石敬瑭家族累代久事沙陀首领,父臬捩鸡善骑射,屡随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征战,官至洛州(今河北邯郸东北)刺史。石敬瑭因骁勇善战,为李克用养子李嗣源招为女婿。后拥立李嗣源为帝(后唐明宗),官至太原尹、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今山西朔县)、彰国(今山西应县)、咸塞(今北京延庆西)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拥有一定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李嗣源死后,后唐皇位之争异常激烈。李嗣源养子、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发动兵变,杀闵帝李从厚,夺得帝位,政局愈加混乱。石敬瑭乘机于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春起兵太原,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及内蒙古一部)、岁输帛三十万匹、认比自己小十二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等三项条件为代价,换取辽兵支持。遂迅速击败围剿太原的后唐军队。十一月,石敬瑭于晋阳称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即为后晋高祖。同年底,攻入洛阳,灭后唐。后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其疆域除幽、云等河北、山西北部十六州割让契丹外,略同后唐。石敬瑭死后,其侄出帝石重贵欲收复幽云十六州,与辽多次作战。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后晋统兵大将杜重威谋夺帝位,举军降辽,引契丹军南下。辽军遂攻破开封,将石重贵掳往辽东,后晋亡、历二帝,十一年。

猜你喜欢

  • 洪宪帝制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却被中外反动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所篡夺。野心家袁世凯并不满足于民国总统的地位,妄图君临天下,开创“袁家王朝”,在中国复辟帝制。袁登上总统宝座后,打击革命势力,建

  • 陈国役人暴动

    春秋中期,陈哀公之弟公子黄与贵族庆氏争夺政治权力,于公元前550年乘哀公朝楚之机,借楚人的力量进攻庆氏。庆寅、庆虎公开叛楚,强令陈人筑城抗拒楚军。筑城的夹板坠落,庆氏杀筑城役人示惩。役人不堪忍受,相互

  • 阿思本事件

    参见“阿思本舰队”。

  • 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为辛丑年,故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1

  • 占田制

    西晋时期的土地制度。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废除民屯机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统一全国后颁布新的土地制度占田制。规定诸侯占田,大国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品官占田,一品至九品,占田五十顷至

  • 五刑

    古代的五种刑罚,依轻重的不同,分墨(脸上刺字)、劓(割鼻)、刖(断足)、宫(破坏生殖能力)、大辟(斩首)五等。五刑产生的时代有不同说法: 《尚书·尧典》中有“五刑”的记载,《尚书·吕刑》则说蚩尤始作“

  • 甘露之变

    唐文宗时,李训等人谋诛宦官的事件。文宗祖父宪宗、兄敬宗均死于宦官之手,其父穆宗和他本人,皆由宦官拥立。故文宗对宦官专权颇为不满,欲诛宦官,以摆脱困境。宋申锡案之后,文宗又继续谋划剪除宦官势力,他起用李

  • 王官之役

    春秋时期秦穆公对晋发动的一次战役。秦穆公在崤之战败于晋国后,引咎自责,仍然信任这次战争中被晋国俘获过的秦军统帅孟明视等人,激励他们向晋国报仇雪耻。两年后,秦穆公命孟明视等人将兵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

  • 宋(辅公祏)

    隋末江淮义军首领辅公祏于唐初建立的政权。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辅公祏随杜伏威降唐,被夺去兵权,任淮南道行台左仆射。武德五年杜伏威入朝,被留居长安。次年八月,辅公祏起兵反唐,寻自称皇帝,国号宋,建都

  • 石渠阁会议

    汉宣帝时,会集群儒讨论五经异同并立博士的会议。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为统一五经文字及对经义的解释,汉宣帝下诏博征群儒,会聚京师。儒学经师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