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回纥汗国

回纥汗国

回纥人是古代丁零人的后裔,西汉时丁零人居住在匈奴北部,受匈奴统治。南北朝时称高车,亦称铁勒或疏勒。回纥为铁勒之一部,居于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一带。是一游牧部落。隋末唐初,回纥渐强,不满于突厥的奴役,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组成联盟,共同反抗突厥,遂总称回纥。贞观初年,回纥与薛延陀进攻东突厥,对唐战胜东突厥起了很大作用。东突厥灭亡后,漠北以回纥和薛延陀为最强。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回纥配合唐军打败薛延陀,成为漠北唯一强部,为铁勒部落联盟首领。公元647年以后,其酋长吐迷度领唐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名号,隶属于唐王朝。但在其内部,却自称可汗,仿突厥制度,设立官属。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回纥怀仁可汗攻杀突厥最后一个统治者白眉可汗,在突厥故地建立回纥汗国,仍以突厥汗国的中心乌德健山为根据地,其疆域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控大漠。安史之乱后,回纥曾两次助唐平叛,并与唐和亲,其首领曾受唐王朝册封。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回纥使臣请改“纥”为“鹘”。此后又常助唐朝抵御吐蕃。九世纪初,其西边属部黠戛斯在叶尼塞河上游兴起,反抗回纥压迫,斗争二十余年。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纥内部纷争,回纥将军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来攻,杀宰相及可汗,回纥汗国从此灭亡。共存近百年。回纥汗国灭亡后,其部四散,一支南下内蒙古地区,一支奔河西走廊,一支奔吐鲁番一带,一支奔巴尔喀什湖南一带。

猜你喜欢

  • 芒砀起义

    秦末刘邦发动的反秦起义。刘邦原为沛县(今江苏沛县)泗水(今江苏沛县东)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刘邦押送刑徒去骊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服役。不少刑徒中途逃跑。刘邦害怕无法交差,行至丰县(今江苏

  • 用兵安南

    元朝对安南(今越南北部)的侵略战争。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蒙古大将兀良哈台遣使入安南谕降,使者被扣。兀良哈台遂分道进兵,破安南都城。后因气候炎热,驻兵九日即班师。忽必烈即位后,安南国王被迫称臣

  • 共和行政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由于实行专利和暴虐,被国人驱逐,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诸侯奉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号共和元年。一说由召公、周公临时共管朝政,号称“共和”行政。共和行政之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太子静

  • 都督

    官名。汉末以来,历代多置,性质不一。辛亥革命时期,各省独立,一般设置都督统率民军,并兼管民政,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1913年1月8日袁世凯公布《现行都督府组织令》,原则上实行军民分治,民政特设民政长,

  •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见“中俄密约”。

  • 察割之乱

    辽贵族争夺皇位的斗争。世宗兀欲即帝位后,国内贵族叛乱,争夺皇位的斗争不断发生。应历元年(公元951年)九月,世宗领兵南下攻后周以救援北汉,行至归化州祥古山(今河北宣化境),与母后肖氏祭祖宴饮大醉。贵族

  • 同光新政

    见“洋务运动”。

  • 帝后党争

    清末以光绪皇帝载湉为代表的帝党与以慈禧太后那拉氏为代表的后党之间的斗争。清统治集团内部帝、后两党的矛盾由来已久。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帝死后,那拉氏立自己的侄子、外甥、四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

  • 正隆官制

    金海陵王颁行的中央新官制。因其正式颁行于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故称“正隆官制”。参见“海陵改制”。

  • 逃人法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