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

1853年3月(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向荣率军约一万七千人尾随而至,先扎营于城东二十里之沙子岗,旋进移孝陵卫,是为江南大营。与扎在扬州的清军江北大营遥相呼应,攻夺天京外围据点,围困和攻打天京,并钳制太平军东进。向荣兵力不足,不敢坚攻,屡受清廷严责,对垒双方时有战事,互有胜负,一度成相持之势。1856年(咸丰六年)春,江南大营加紧围攻天京以东的要地镇江。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部太平军驰援,突破清军堵截,与守军吴如孝部内外夹攻,胜利破围,继而北上攻克扬州、解围瓜洲,复回师镇江,再败清军。江苏巡抚、帮办江南军务吉尔杭阿绝望自杀。6月(五月)江南大营为数万太平军的分路围攻所破, 残军溃退淳化,又退丹阳。8月(七月)向荣毙命。江南提督和春继任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重整溃军,于1857年12月(咸丰七年十一月)陷镇江,逼近天京,在孝陵卫重建大营。1860年2月(咸丰十年一月)江南提督、帮办江南军务张国梁攻陷浦口、九伏洲,构成对天京的合围之势。太平军采取“围魏救赵”之策,由李秀成率军奇袭杭州牵引江南大营兵力,然后迅速回师,于5月上旬(闰三月中旬)与各路大军合力攻破江南大营。和春、张国樑退守镇江,寻走丹阳,旋溺水死,和春逃至苏州浒墅关自杀,江南大营覆亡,迄未再建。

猜你喜欢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简称《十九信条》。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而颁布。武昌起义爆发,湘、陕等省相继响应,清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

  • 中法新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全真道

    道教的一个支派,始创于金朝中期。创始人王喆,字知明,号重阳。该教反对饮酒茹荤,反对娶妻生子,倡导静心修身,除却人间情欲,以返本还真,得道成仙。蒙古兴起后,全真道首领丘处机,投靠蒙古贵族。他不辞辛劳,奉

  • 铁血丈夫团

    见“丈夫团”。

  • 侯音兵变

    东汉末年宛城(今河南南阳)兵变事件。曹操连年对外用兵,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临近荆州(治今湖北襄阳)前线的宛城地区人民的力役负担尤其沉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十月,宛城守将侯音,据城举行兵变,并

  • 行营护军

    南宋军队名。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改屯驻大军神武诸军为行营护军:以韩世忠所部神武左军为行营前护军,以岳飞所部神武后军为行营后护军,以张俊所部神武右军为行营中护军, 以刘光世所部名为行营左护军,以吴

  • 汉朝

    朝代名。包括西汉和东汉。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 不久又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疆域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西南至云南

  • 东京政变

    金廷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海陵王指挥大军南下攻宋。行前命太祖之孙赵王完颜雍(本名乌禄)为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而以渤海人高存福为副留守以监视之。完颜雍出兵镇压契丹人民起

  • 五官

    周代管理民政的五种官职。《礼记·曲礼》: “天子之五官, 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司徒管民事,征发徒役;司马主军政和军赋;司空主土地事宜和营作;司士或称司事,管版籍爵禄;司寇掌刑狱

  • 桓温北伐

    东晋收复北方失地的军事行动。东晋穆帝时,桓温任荆州(治今湖北江陵)刺史,曾先后三次北伐。第一次在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桓温率步骑兵四万余人,攻克上洛(今河南商县),并攻入关中,进驻灞上(今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