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郑和(公元1375——1435年),原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洪武时被阉入宫,历任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太监。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与副使王景弘奉成祖之命,率水手、船师、卫兵、工匠、医生、翻译共二万七千多人,乘“宝船”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出发,远航“西洋”,于永乐五年返国。以后又于永乐五年至七年、永乐七年至九年、永乐十一年至十三年、永乐十五年至十七年、永乐十九年至二十年、宣德六年至八年多次出海远航。最后一次从南京下关的龙湾出发,远达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到过占城(今越南南部)、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苏禄(今菲律宾)、满刺加(今马来半岛西南部)、古兰丹(今马来半岛东南部)、彭亨(今马来西亚)、苏门答腊、阿鲁(今苏门答腊北部)、爪哇、旧港、南勃里(今印度尼西亚)、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榜葛刺 (今孟加拉)、柯枝、古里(今属印度)、忽鲁谟斯(今属伊朗)、祖法儿(今阿拉伯半岛佐法儿)、阿丹(今属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红海的亚丁)、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不刺哇(今属索马里)、竹步(今属索马里)、麻林(今属肯尼亚)、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航行比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葡萄牙人华斯哥·达·伽马发现新航路,还要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每次出使远航,都满载中国瓷器、茶叶、铁器、铜器、农具、丝绸、纻丝、金银等各类商品,与亚非诸国贸易,换回象牙、香料、宝石等海外奇珍异宝。因此,人们把这些船称为“宝船”。所到之处,受到各国人民的盛情接待。很多国家在和他们接触之后派使臣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国人民同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南洋各地至今还保留着郑和的不少遗迹。为纪念郑和,印尼中部一地,以“三保垅”命名,并建有“三保公庙”。泰国也建有“三宝塔”。印度古里建有纪念碑。我国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南沙群岛中的郑和群岛,都是为纪念郑和的航海事业而命名的。随行人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叙途中见闻,对研究中外交往史都很有价值。

猜你喜欢

  • 苏四十三、田五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甘肃青海地区回族和撒拉族人民起义。甘肃是回族人民聚居地之一。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甘肃安定(今定西县)回族马明心创立新教,反对“门宦”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

  • 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景帝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削藩”引起诸侯王的强烈反对。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

  • 马江之战

    见“马尾海战”。

  • 田流起义

    刘宋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鄞县(治今浙江宁波)人民起义。刘宋后期,统治阶级加重对农民的奴役和剥削。泰始五年(公元469年),临海(治今浙江临海)人田流,在会稽郡鄞县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起义群众杀鄞县

  •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见“望厦条约”。

  • 马神甫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境,勾结当地的土豪劣绅、流氓无赖,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2月(咸丰六年正月)新任知县张鸣凤将马赖和不法教徒二十

  • 周世宗抑佛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抑制寺院经济的事件。唐末、五代之际,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寺院经济恶性发展。后汉时每县佛寺精舍不下三十余处,境内僧尼多达十万余人。寺院侵吞田产,寺户免纳租税,僧尼不耕不织,坐费衣食,严

  • 天津武备学堂

    见“北洋武备学堂”。

  • 庐州战役

    宋蒙间一次重要战役。蒙古军围攻安丰军(今安徽寿县西南)失败后,于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九月,又命察罕率部进围庐州(今安徽合肥), 日夜急攻,以期破庐后造战船于巢湖而下江南。宋庐州守将杜杲组织军民固

  •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1853年9月7日(咸丰三年八月初五日)刘丽川领导的小刀会起义军攻占上海县城。英、法、美三国驻沪领事趁机擅改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所订的《上海租地章程》,拟订出《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规定租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