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礼叙录

三礼叙录

一卷。元吴徵(生卒年不详)撰。按元有吴澄,字幼清,崇仁(今江西崇仁)人,著有《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此《叙录》有涉及《仪礼逸经者,则徵与澄盖为一人。是书首为关于《仪礼》者,吴氏以为五经之中未被诸儒乱者惟一礼经,然十之八九不存;朱子补其遗缺,然未成书,遂因朱子所分礼章,重加厘订。其经后之《纪》依经篇第叙,其文则一仍朱子之旧,附于篇终,其十七篇次第,如郑氏本,不间以他篇,则十七篇正经,不至杂糅。又以戴氏所存,兼刘氏所补,合之为传。正经居首,逸经次之,传最后,编纂之法,条而不紊。其中《仪礼》之逸经八篇,传十篇为吴氏所纂。关于《周官》,惟叙其书之源流,无甚可纪。至于《小戴记》三十六篇,《大戴记》三十四篇,皆吴氏所序次。余称朱子与吕东莱商订三礼,欲取《戴记》中关于《仪礼》者附于经,与《仪礼》无涉者仍别为纪,然朱子不及为,惟存其大纲于文集中,吴氏遂取其义,修而成之,此《小戴记》三十六篇序次之概略也。吴氏于《大戴记》云:“《隋志》《大戴记》八十五篇,今其书多阙而不全,其原因盖由于大戴类粹此记,多为小戴所取,后人合其余篇,仍为《大戴记》,已入《小戴记》者,不复录,而阙其篇,是以其书见泛不及《小戴》,盖《小戴》为膏华,《大戴》乃其渣滓尔”。然吴氏以其多有精语,不可遗弃,遂就其所余,序次为三十四篇。则吴氏可称善承朱子之志,而为戴氏之忠臣矣。是书有《说郛》本。

猜你喜欢

  • 楚颂斋诗集

    八卷。清胡焯(1804-1852)撰。胡焯,字光伯。湖南武陵人。九岁能赋诗。十八岁补县学生员。道光五年(1825)为拔贡。曾八次应乡试,至十九年(1839)始中举。二十一年(1841)中进士,选庶吉士

  • 五残杂变星书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天文类载《五残杂变星》三十一卷。师古曰:“五残,星名也”。又《天文志》:“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星;其状类辰,去地可六丈,大而黄”。孟康曰:“星表有青气。如

  • 潜夫论笺

    十卷。清汪继培,(见《尸子辑校》)撰。是书为校注《潜夫论》,以元大德刻本为据,其以程荣本及《群书治要》、《太平御览》诸书所改补的。“曰”旧本作“某”,据某本,某书改,旧本脱“某”,据某本某书补,是书以

  • 崇祯十二年陕西乡试

    一册。编者不详。此科监临官为王倓,考试官为熊文举、李仲熊,中式举人为邢应斗、王公选等。现有明崇祯年刻本。

  • 便宜十六策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

  • 仪礼私笺

    八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县(今贵州省遵义市)人。道光举人。曾任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大学士祁寯藻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次年卒。治经学、小

  • 箧存诗稿

    三卷。《静香阁诗草》一卷。清儒瑞璇(1702-1732)撰。儒瑞璇字玉英,江苏宿迁人,善生儒绍瓒之女,宜兴徐起泰之妻。清代杰出诗人。《箧存诗稿》道光十年(1830)刊本,书前有瞿源、朱桓所作序言,朱期

  • 虞书命羲和章解

    一卷。清曾钊撰。曾钊字敬修,一字冕士,广东南海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官至钦州学正。本书大旨是:认为“羲和”一章是历学之祖,其中所说的历象日月星辰,就是后世的恒星七政,各有一天之说所本;其中所说的测中心以

  • 石泉书屋类稿

    八卷。清李佐贤(生卒年不详。)撰。李佐贤,约为道光前后人。除与鲍康共撰《古泉汇》,另著有《石泉书屋诗抄》等。所著《石泉书屋类稿》,卷首有自序,谓“其初习时文,嗣于两汉八家,吟诵有得,冀有益时文。”又云

  • 岩栖幽事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只一卷,首有陈继儒自撰小引,其中云:“吾家於陵,及华山处士,世有隐德。余辈胶粘五浊,羁锁一生,每忆少年青松白石之盟,何止浩叹息丁酉始得筑婉娈草堂于二陆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