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昌府志

东昌府志

①五十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等修,周永年等纂。胡德琳详见乾隆《历城县志》。周永年字书昌,号林汲山人,山东历城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著名的藏书家。曾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承担佛教、道教二类提要的撰写。乾隆四十年应胡德琳之邀请,主纂《历城县志》等。考东昌郡志,创自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知府王命爵,至清朝,虽屡次重修,皆未成书。康熙五十年郡守孙元衡,欲延当时方志名家卫园刘淇修纂,旋以忧去不果。雍正时前守金启洛又拟选辑,稿垂成而去任,其稿不久也散失。胡德琳莅任后,见旧志已一百七十余年未修,就召集邑中绅士广为搜辑,历时二年,付梓成书。《东昌府志》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全书五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二记,卷四至卷五地域,卷六至卷七山水,卷八至卷十户赋,卷十一至卷十七建置,卷十八至卷二十古迹,卷二十一经籍,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三金石,卷二十四封建,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九职官,卷三十至卷三十二选举,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五宦迹,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七列女,卷四十八遗文,卷四十九遗诗,卷五十杂缀。卷首有序、凡例十四则、修志姓氏、图考、圣制、宸翰。此志体例完备,叙述亦详。其可称之处有二:一是规模博大,内容宏丰,考证精审;二是文献著作专立“经籍”一门,对事迹无考者,亦按著述而附见,并依据范成大《吴郡志》体例,凡与诗文有关的掌故,附于各门,其余则入“遗文”、“遗诗”,“稗官”、“绪论”等,皆归入杂缀。惟学校,没有专立门类而附于建置,欠妥。② 五十卷,首三卷。清嵩山修,谢香开、张熙先纂。嵩山,满洲镶黄旗人,嘉庆五年(1800)任东昌府知府。谢香开,聊城人,举人出身,教谕。张熙先,训导。东昌府志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府胡德琳重修后,又三十年未修了。前任知府萧山张官五重修,其志稿较前志更为精洽,稿成未刻,遂去职。嵩山继任后,查核存稿,多漫漶剥落,恐拖延不刊刻,志稿将为断简残编,奚裨考证,乃邀谢香开、张熙先等人,开局编葺。即以张官五志稿为蓝本,详为校正,删去错杂,去其重复,其职官、选举、名宦、节孝等,按年续入,历时八年,遂成新志。《东昌府志》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此志虽然依据旧志,而改易颇多。如旧志抄历代史为总记,其文芜杂,此志乃择而归入各类,凡载各代战役的,则专设兵革一目,归于其中。又如旧艺文志,取材太杂,悉以淘汰,其遗文一卷,并入艺文。以上所改,均极精核。此外,每卷前有叙论,考其沿革。其不失为方志中善本。

猜你喜欢

  • 说难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

  • 郑氏孝经解

    一卷。郑玄(127-200)撰。黄奭(约1790-1860)编辑。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曾先后师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于经传百家之学,无所不通。郑玄生

  • 四书字诂

    七十八卷。清段廷谔撰。段廷谔字訒庵,湖南黔阳(今湖南黔阳)人。是编原名《十三经集字音训》,盖取坊刻《十三经集字》加以音训。道光二十七年(1847),宁乡黄本骥官黔阳教谕,始分四书一类为七十八卷,易其目

  • 崇祯实录

    十七卷。清初编成。是书以崇祯皇帝的活动为中心,按年月详细记述了崇祯朝的国政大事,保留了当时朝廷中所呈缴的章奏、批件和派往各省地官员所收集的情况,是了解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和明末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的重要

  • 读史札记

    一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详见《群书拾补初编》条)卢文弨精通汉学,与戴震、段玉裁相交甚密。生平悉心校勘书籍,校辑经史子集达三十八种,汇刻为《群书拾补》,又著有《抱经堂集》、《仪礼注疏详校》、《钟山札记

  • 医学读书记 续记 静香楼医案

    《医学读书记》三卷,《续记》一卷,《静香楼医案》一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在此书自跋中说:弱冠即喜博涉医学,自轩岐以迄近代诸书,或信或疑,辄笔诸简。可见此书乃涉猎群籍、自抒心得之言。上

  • 歙州砚谱

    一卷。宋唐积撰。唐积,今仅知曾任太子中舍、婺源县知县,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原书不著撰人名氏,只在卷末题有“大宋治平丙午岁重九日”十字。考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歙砚图谱》一卷”,称“太子中舍知婺源

  • 急就章考异

    ①一卷。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经学家,其生平著述,详见《周易集解》。是书以法帖中绍圣三年勒石本为底本,把颜师古注本、黄庭坚校本、李焘刊本、朱熹刊本、王应麟

  • 蜀藻幽胜集

    四卷。明傅振商编。生平见《古论元箸》条。蜀地自汉、晋以来,文章为盛。宋庆元中有程迂孙等《成都文类》,明嘉靖中又有周复俊《全蜀艺文志》。此集分为二十五类,后有傅振商自跋。原刻尚有《秦藻幽胜集》合为一编者

  • 尚书辨解

    十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尚书辨解》前八卷注解伏生所传今文《尚书》28篇,后两卷考辨伪古文《尚书》,故称为“辨解”。敬攻击伪古文《尚书》最力,举其文词与今文不同的证据30条,证其为伪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