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发微

中庸发微

三卷。刘次源(详见《大学发微》)撰。是书首有自序,次以《中庸经说分篇释例。自“天命之谓性”至“万物育焉”为一篇,是说《中庸》经。“仲尼曰‘君子中庸’”至“虽柔必强”为一篇,系就《中庸》的凡例,分段申发阐明,先经起义之例。即《中庸》说的上篇。自“诚明谓之属性”至终卷为一篇,系就《中庸》的经文,分节解释,属辞比事之类,即《中庸》说的下篇。是书大旨以《中庸》为孔子垂教救世之经,探本性道之原,阐发天地万物人我一体之旨。其教义首在去私,戒惧慎独,都是去私的工夫,私去则心公,公则无我见,无人见,无物见。又认为性之中原无恶,非中则恶。节乃中的节制,使其不至于过或者不及,故孔子之教节性为第一义。凡此诸说,理虽创而甚精,但过于求新,不免附会。该书有民国三年(1914)刊本。

猜你喜欢

  • 南史

    八十卷。李延寿(见前篇)撰。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在隋末参加窦建德政权,任尚书礼部侍郎,后来失官转而著史,未完成而逝。李延寿继承父志编史。《南史》、《北史》是属于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纪传体通史。李延寿在太宗贞

  • 香叶草堂诗存

    一卷。清罗聘(1733-1799)撰。罗聘,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安徽歙县入。长期寓居江都(今江苏扬州),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自题其居室为“宋草诗林”。罗聘为金农弟子,工诗、画,好

  • 榕风楼诗存

    二卷。清杨渼皋撰,杨濮皋生卒年不详,字婉蕙,福建连城人,布政使杨簧之女,梁章钜之三媳,长乐梁恭辰之妻。清代诗人。少读书史,尤喜作考订典实题,在桂林时常与女诗人钱莲因一同游山赋诗,与梁茞林中丞长女梁筠如

  • 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记

    十一卷。清阮元(详见《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的同时,又撰各经校勘记,附刻于每卷之后。《春秋公羊传注疏注勘记》前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唐石经《春秋》经,陆德

  • 常璩蜀李书

    一卷。清汤球辑。常璩撰有《华阳国志》,前已著录,《蜀李书》为他的另一著述。《颜氏家训书证篇》云:“《李蜀书》,一名《汉之书》。”《史通·正史篇》云:“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璩撰《汉书》十卷

  • 四书顺义解

    十九卷。清刘琴撰。刘琴字松雪,任丘(今河北任丘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元年(1736)举人,官至顺义县教谕。该书乃作者自雍正五年(1727)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积三十年之功而成,因其成于顺义县,

  • 音论

    三卷。《音学五书》之一,清顾炎武撰。《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作,“盖五书之纲领也。”凡三卷十五篇。上卷三篇:一《古曰音今曰韵》、二《韵书之始》、三《唐宋韵谱异同》。中卷六篇:一《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 铁云藏陶

    三卷。清刘鹗撰。刘鹗,详见《铁云藏龟》条。藏陶三卷,共著录先秦陶片五百六十八枚。陶片字体,足可与鼎彝文字相比证。这些陶片据认为是春秋以后之物,因其字体与周初古器字体相合者少,而与战国晚期之器上字体相合

  • 达斋丛说

    一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此书主要内容是解说经义,只“汉唐改笞法”、“三门转漕”、“神臂弓”、“劈正斧”几条无关经义。在“文王受命称王改元说”中,认为文王受命改元,为古今一大疑,其实不值得怀

  • 栖真志

    四卷。明夏树芳撰。树芳字茂卿,江阴(今属江苏)人。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生卒仕履均不详。“栖真”,即修真栖静的意思。该书是记载周秦以至元代相信释老之士的事迹的专著。但书中人物生活时代前后错舛者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