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解

中庸解

一卷。清牛运震(详见《论语随笔》)撰。是书大旨与《大学解》相同,也用三大支之说,只诂义处,名理络绎。如谓知性,则知《中庸》所自来;知道,则知《中庸》所在;知教,则知《中庸》所由成。又谓率字不是用力字,必顺其性之自然。循其仁之性,则亲亲仁民爱物都是道;循其义之性,则事君敬长尊贤都是道;循其礼之性,则恭敬揖让之节文都是道;循其智之性,则是非邪正之分别都是道。又谓不可离,提醒人最紧切。如一事离道,这一事便不成事;一物离道,这一物便不成物。手容恭,足容重,道也。离了恭重,便不成手足;父慈子孝,道也,离了孝慈,便不成父子。又谓视由内出,故称戒慎;听由外来,故称恐惧。又谓与知与能,只在人伦日用上看,不得以小男女交感当之。总之运震视道过尊,视男女交感过亵,故为此论。该书有道光间刊本。

① 一卷。清任大任撰。大任字钧衡,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不录经文,只标明节次,分段诠释经文,多采用先儒旧说。②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论语谶》)编辑。是书搜采多僻,与所辑《大学》同。引公孙弘《上书》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是天下的五通道,智、仁、勇为天下的三通德,力行近于仁,好勇近于智,知耻近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则知所以治人。司马贞《索隐》说,《汉志》子思子二十三卷,《文献通考》作十三卷。《中庸》即为其中一篇,至宋尚存《小戴记》重载,故《中庸》为子思所作。又引张尔岐《中庸论》说中庸乃赞礼之极辞。又朱注释蒲卢为蒲苇,本于沈存中,与地道敏树相应。然书注蒲卢为蜾蠃,即土蜂,从《毛诗》、《尔雅》中可证。又引《山海经》:“青要之山有鸟名蒲卢”,则蒲卢又为鸟名,则蒲卢作为草名则成为孤证。此外如论性论社诸条,广征异说,俱见赅洽。该书有《玉函山房续目耕帖》本。

猜你喜欢

  • 广西通志

    ①六十卷,林富修,黄佐纂。林富,福建莆田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历官至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理广西事务。黄佐,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少詹

  • 名臣碑传琬琰集

    一百零七卷。南宋杜大珪编。杜大珪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光宗时乡贡进士,生卒年不详。本书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是从诸家别集及实录、国史中辑录出二百二十一中大臣的传纪资料,上起太祖建隆、乾德,下迄

  • 张氏集注百将传

    见《百将传》。

  • 二希堂文集

    十二卷。清蔡世远(1681-1732)撰。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今福建)人。康熙、雍正时学者、古文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二希堂文集》。此集共十二卷,卷一至

  • 大儒奏议

    六卷。明邵宝编。作者生卒及生平事迹见前《左》条。《大儒奏议》选取宋代程颢、程颐及朱熹的奏议稿钞成。二程及朱子以道学传世,不以经济见。此书为邵宝任江西督学时所刊刻的。

  • 牧鉴

    十卷。明杨昱(生卒年不详)撰。杨昱,字子晦,别号东溪,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录经史百家之言有关政治者,汇辑成帙,共十卷,分为治本、治体、应事、接人四类。每类下又各有子目,四类

  • 钞票论

    一卷。清许楣撰。许楣(1797-1870),浙江海宁州人。许梿之弟。道光进士,官户部主事。是书论述共有八条,第一条为不能以千万之银易一束之纸,第二条为银可以易钞、钞不可以易银,谁复肯以现钱易虚纸,第三

  • 兼明书

    五卷。唐五代时邱光庭(生卒年不详)撰。邱光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曾官至太学博士,与著名诗人罗隐交往密切。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兼明书》共十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今本五卷,可能为后人

  • 易经揆一

    十四卷。清梁锡玙撰。锡玙字确轩,山西介休人,雍正举人,乾隆得荐,授国子监司业,官祭酒少詹事。著有《易经揆一》及《易学启蒙补》等。《易经揆一》以河图洛书为本,用数于古法不同。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即全易之

  • 翰墨志

    见《思陵翰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