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金尚书省臣汇集当时议论德运的案牍文件。据《金史》载,金初色尚白,章宗泰和二年(1202)十一月,更定德运为土,腊月辰诏告天下。至宣宗贞绣二年(1214)正月,宣宗命有司复议本朝德运。此书所载即其
一卷。清敦崇自述。敦崇字礼臣,别号铁狮道人,满洲镶黄旗人,由兵部笔帖式官至广东思恩府知府。该谱自咸丰五年(1855)述至宣统三年(1911)。谱中记本支世系、历代勋绩甚详。系年之下,兼及时事,如文宗出
三卷。元郑涛撰。郑涛字仲舒,浦江(今属浙江)人。官至太常礼仪院博上。生卒年不详。本书为郑氏家规、家传汇编。郑氏从南宋初郑绮以来,就称义门。至绮六世孙太和,制定家规59则;七世孙钦及铉,又增添至150则
①九卷,清盛治纂修,丁克扬增修。丁克扬,字琴溪,浙江萧山人,进士,官通城知县。县志自宋熙宁升镇为县后,邑人何隆于明弘治六年(1493)创修,万历二十六年(1598)邑人舒大猷续修,崇祯九年(1636)
十二卷。清尹耕云撰。尹耘云生卒年不详,字瞻甫,号杏农,江苏睢宁人,后迁桃源。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任礼部主事,后任河南河陕汝道。捻军起义后,河南巡抚李鹤年组建毅军和嵩武军共两万余人,和捻军作战。
一卷。清林伯桐撰。林伯桐。番禹(今广乐番禹)人,字桐君。号月亭。嘉庆时中举人,并授德庆州学正。卒于官。卒年七十岁。治经学宗汉儒。践履则服膺朱熹。著有《毛诗通考》、《毛诗识小》、《古谚笺》、《冠昏丧祭仪
十五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年),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遂退居教授乡里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从沈贵宝,董
二卷。明周洪谟(详见《群经辨疑录》条)撰。此书前有正德二年(1507)陈亘作的引词,称此书“是文安先生精神心术所在,羽翼经传,阐明意义,最为精切。惜篇帙首尾俱未载姓氏,恐岁久传疑,敢引其大略于端。”此
十四卷。高士奇(1644-1703)撰。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著名史学家、经学家、诗人。康熙时以国学生参加会试不中,乃卖文自给。其书文偶为康熙帝所见,遂特命供奉内廷,官詹士
一卷。自署天畸人。其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初成于天启甲子(1624),修订于崇祯辛未(1631)。仿《史记·诸侯年表》体例,以年为经,以国为纬,各记载其大事。但较为丛杂、凌乱。今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明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