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乡宁县志

乡宁县志

①六卷,首一卷。明焦守己纂修,清侯世爵续修。侯世爵,辽东锦州人。顺治七年(1650)任乡宁知县。其任职八月,此志增修告成。《乡宁县志》明万历二十年(1592)刻,清顺治七年(1650)增刻本。此志以旧志板为底,分门别类全部承袭旧志,仅于人文志科贡类中增补数页。故旧志简陋错误之处,此志均未能订正,又旧志科贡类之原来次第,也由于因袭而造成了紊乱。②六卷。清张联箕纂修。张联箕字松涛,益都人。进士,康熙年间任乡宁县知县。在官时,招抚流亡,修废举坠,建城堤以防水患,开煤路以裕民财。乡宁在春秋时,为晋鄂侯所都故地,又名“鄂”。论其沿革甚古,但疆域狭小,且僻处万山。故人物文献,殊少可记载。《乡宁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六卷,分为:卷一舆地建置,卷二山川形势,卷三田赋户口,卷四职员人物,卷五风俗土尘,卷六杂记遗文。此志眉目清晰。于山川、形势、地方生计载述较详尽,可赞之处有二:一是舆地建置类中,旧志晋鄂侯世次列于五代唐之后,读者难辨。此编则依朝代顺序排述,读者一目了然;二是旧志先分野,后建置,殊为不妥。此编则反之,甚符志书体例,然此志缺点:一是旧志田赋志中,各朝年岁,无不详细载明,此编则仅列朝代,而不载年岁,使后人不知此为何年蠲除,何年垦殖,殊失疏漏;二是人文志中,旧志人物重复见各目中,如王炳为万历戊寅贡士,乙酉举人,同一人在举人、贡士两类中,均行列入,此编则仅见于举人,忽略于贡士,甚为不妥;三是删削不当,如田畴所撰乡宁知县李枝去思碑记一文,亦与县治有关,旧志载入,此编则删削,颇为不该。③十五卷。清葛清等纂修。葛清字慎先,渚阳人。乾隆九年(1744)举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葛清宰斯邑时,始悉心修订,越六载而成。《乡宁县志》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全书十五卷,分为:卷一疆域,卷二山川,卷三城镇,卷四田赋,卷五户口,卷六官师,卷七人物,卷八仕进,卷九旌封,卷十积贮,卷十一学校,卷十二礼俗,卷十三物产,卷十四祥异,卷十五艺文。此志分类之法,有纲无目,较之旧志,出入甚大。该书优点有三:一是补旧志之简略。乡宁境小多山,其地有为古来用兵者,如县东北境之秦王山及金刚岭,东西相距六十里,即唐太宗宋金刚屯兵之处,故山名为秦王、金刚,秦王即唐太宗,二山旧志从未记载,通鉴纲目,仅述太宗战败金刚事,而未及二山。此编独能详查地形、稽考时势,与纲目互相发明,补其简略,功殊不浅;二是旧志人物志中,记载了王兴龄、郑崇俭,一因抗拒严嵩,被罢免官职,一因击败张献忠,不仅未受朝廷赏赐,反受人巧卸,以服上刑,二人明史均有传。旧志仅于进士类中,略载某朝某科数字,而于其生平事迹丝毫不提。俾二人显于正史,而反晦于乡乘。此编能参考明史,斟酌补述;三是按通鉴纲目正编,在唐武德二年,秦王败金刚,屯柏壁条下,引宋王幼学,纲目集览曰:“柏壁城名也,在汾州介休县”。又引明冯智舒质实曰:“一统志云,柏壁城名,在平阳府绛州西南二十里,后魏东雍州正平郡治,此后周改绛州,移于稷山县之玉壁城”。二说各异,使读者莫衷一是。此志山川志中,记载了柏壁及秦王山金刚岭考一文,详考当时之大势,述明唐太宗、金刚之如何不能屯兵介休,又根据今绛州柏壁,有秦王屯兵遗迹,及稷山有柏壁村,证明柏壁应在绛稷,甚为可佳。该志尚有光绪七年(1881)重刊本问世。

猜你喜欢

  • 孙辑虞翻周易注

    十卷。辑佚书,吴虞翻撰,清孙堂辑,载于《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虞翻字仲翔,三国吴会稽(今属浙江)人,孙权时官至骑都尉,其事见于《三国志》吴志本传中。其所作《易》注,《隋书·经籍志》及《唐书·经籍志》作

  • 别雅类

    五卷。不著撰人姓氏,亦无刊刻年月,撰人及撰作刊刻时间皆无考。卷首叙曰:乡先辈吴山夫先生《别雅》五卷,刻于程氏。典核详赡不待赘,惟以韵编,未订类次,逊志之士读而惜之。溽暑多暇,泚笔类分,仍为五卷云云。其

  • 四书改错

    二十二卷。清毛奇龄(详见《四书正事括略》)撰。题云《改错》,系改朱子之错。朱子作《四书章句集注》,自谓铢两悉称,经数百年无微词。但朱注详义理而略名物,义理也不能说无谬误。毛奇龄治经专主攻朱。是书更深文

  • 六观楼文集拾遗

    一卷。清许鸿磐(约1762-?)撰。许鸿磐字渐达,号雪峤。济州(今山东济宁)人。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以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历官指挥、安徽同知泗州知州等职。著有《方舆考证》。考订详

  • 周官禄田考

    三卷。清沈彤(1688-1745)撰。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师从何焯。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被邀修纂《三礼》,《大清一统志》,书成仪叙九品官,不仕归故里。学问根底深厚,通贯群经,尤精《三

  • 东泷遗稿

    四卷。明彭教(1436-1480)撰。彭教,字敷五,号东泷,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讲。著有《东泷遗稿》。是稿凡四卷,其中诗文多为应酬之作。据集前李东

  • 明朝典汇

    二百卷。明徐学聚(详见《历朝顒鉴》)撰。学聚乃万历进士,曾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后赠副都御史,本为官宦中人,集载朝廷内外典章史实自有诸多便利。学聚取材于《实录》及稗乘,集录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及至穆宗

  • 刻鹄斋丛书

    十四种,六十七卷。清胡念修编。胡念修字右阶,建德(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详。官至知府,学术、文章均通,家富藏书,择其善者刻成《刻鹄斋丛书》。丛书所收,一类为其先贤著作,如胡浚《绿萝山庄骈体文集》十二

  • 山谷内集注

    二十卷。《外集注》十七卷。《别集注》二卷。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撰。其中内集为任渊注,外集为史容注,别集为史容之孙史季温所注。任渊,生卒年不详。字子渊,新津(今四川新津县)人。绍兴元年(1131)以文艺

  • 仓颉篇补本

    二卷。清陶方琦撰。参见《字林补本》。是编旨在补孙星衍《今本仓颉篇》所未备。其自序谓:“方琦窃好仓颉之书,略事辑补。兹又从唐释慧琳《大藏音义》(亦称《一切经音义》)、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及隋杜台卿《玉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