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洪遗稿
二种。清洪梧编。洪梧字桐生,安徽歙县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沂州知府。是书乃汇编其两位兄长洪朴、洪榜著作。洪朴为长兄,字素人,号伯初,拔贡生,应召试,授中书舍人,后出守顺德,视学湖北。洪榜为次兄,字汝登,一字初堂,乾隆年间举人,赐内阁中书。是书先收洪榜《初堂遗稿》,内容有《周易明象》、《述赞》及音韵学著述,次收洪朴《伯初遗稿》,包括文存、诗存及时艺数篇。有清道光年间梅华书院刊本、民国二十年(1931)北平通学斋据梅华书院本影印本。
二种。清洪梧编。洪梧字桐生,安徽歙县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沂州知府。是书乃汇编其两位兄长洪朴、洪榜著作。洪朴为长兄,字素人,号伯初,拔贡生,应召试,授中书舍人,后出守顺德,视学湖北。洪榜为次兄,字汝登,一字初堂,乾隆年间举人,赐内阁中书。是书先收洪榜《初堂遗稿》,内容有《周易明象》、《述赞》及音韵学著述,次收洪朴《伯初遗稿》,包括文存、诗存及时艺数篇。有清道光年间梅华书院刊本、民国二十年(1931)北平通学斋据梅华书院本影印本。
十二卷首一卷。清郭世祐纂辑。郭世祐,曾任青神县知县和洪雅县知县。郭世祐任县令后,见县志自王好音纂修后又已约七十年未修,欲重修之。然经费不足,开雕匪易。因遵旧本条例,次第增修。自嘉庆十九年(1814)起
一卷。宋严羽(详见《诗集》)撰。此书或称《沧浪吟卷》,为闽中刊本,以诗话置诗集之前,为第一卷。袭其诗集之名,实非本名也。首为《诗辨》,依次为《诗体》、《诗法》、《诗评》、《诗证》,凡五门,末附《与吴景
七十三卷。明何乔远编。何乔远字稚孝,号匪莪,福建晋江人。生卒年待考。万历年间进士。崇祯时官累南京工部右侍郎。著有《闽书》。此书以明代诗文分体编次,各体之中又复分类,自洪武迄崇祯初年。自序云:国家之施设
四集,五十四种,四百七十六卷。民国蒋国榜编。蒋国榜字苏盦,江苏上元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最初是江宁翁长森,辑其乡贤遗著世所罕传者,从六朝到当世,约数十种,欲刊刻,后因病逝未刊成,传其书于蒋国榜,蒋氏择五
四十二卷。明王震撰。王震字子省(崇祯《乌程县志》作子长),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辛卯(1591)举人。朱彝尊《经义考》著录王氏《春秋左翼》,不著撰人,不录卷数,而所录卷首焦翚序,与此本卷首序相合,
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是智于建业瓦宫寺说,大庄严寺法慎记,因书未成而身先卒,继由章安、灌顶删定为十卷。择其要用,便于后学。全书开列十章:第一章
一卷。满州人姓名(满文略),汉字署名先天豁落猛史、火车、三五灵官、铁面公、西河清虚雷坛降乩破胆经,满州名(满文略)。所谓灵官,是指传说中的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又被传为隆恩真君,于宋徽宗时从蕯守坚传符法
附《义疏算法解》 一卷。清谈泰(生卒年不详)撰。谈泰,江苏上元县(今南京)人,举乡试,官南汇县训导。博览勤学,曾与上元梅冲从钱大昕习算学,学业精通,所著算术之书三十余种。考证经史之书,或《观书杂识》二
二十二卷。清丁鼎时、吴瑞麟撰。丁氏字九畴,号柯亭,丹阳(今安徽当涂)人,廪贡生,著有《新硎骊珠集》等。吴氏字南驺,亦为丹阳人,诸生。此书由吴瑞麟自序,经考证系由吴氏一人所著,因其兼采丁氏之说,所以题丁
三卷。清董祐诚(1791-1823)撰。董祐诚字方立,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少时工为数理舆地之学,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次年于京诚友人朱鸿处觅得张豸冠抄本“杜氏九术”(实为三术,后六术明安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