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二十卷、《金匮要略本义》二十二卷。清魏荔彤(生卒年不详)撰。魏荔彤字念廷,柏乡(今属河北)人。曾任观察使,精通天文、医术等,尤对张仲景之学颇有研究。撰有《内经注》等书。《伤寒论本义》撰于雍正二年(1724)。卷首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并有评价。正文包括总论、对六经病、差后劳复、霍乱等篇,并且各有总论提要钩玄。在编次方面,将合病、并病、坏病、痰病、过经不解等内容,置于三阳经病和三阴经病之间。又有魏氏自撰跋语,分析六经病纲及治法举例。此书卷首列序例、辨脉、平脉,次篇为太阳三卷、阳明三卷、少阳一卷、合病等一卷、分论三卷、痰病三卷、过经不解一卷、太阴一卷、少阴一卷、厥阴一卷、差后劳复阴阳易一卷、霍乱一卷、辨发汗吐下不可一卷。书中对方有执、喻昌、程应旄等诸说采收颇多,诠释较详,纲目清晰,随文阐释,取义谨严。有雍正二年(1724)学耕堂重修本。《金匮要略本义》为魏氏吸收前人注释《金匮》之长,于康熙六十年(1721)编撰而成。依原次共有二十二篇,各为一卷。内容包括“脏腑经络先后”、“五脏风寒积聚”、“妇人病”等。魏氏以经释论,其注释辨析不拘泥于前人所言,多有独到之见。如对“痰饮咳嗽篇”的痰饮病因和治疗注释曰:“盖痰饮之邪,因虚而成,而痰亦实物,必少有开导,总不出温药和之四字,其法尽矣。”对病症的病机和治法,分析较为畅明。《伤寒论本义》有雍正二年(1724)学耕堂重修本等,《金匮要略本义》有1925年湔江白氏丽瞩楼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四书索解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毛氏生前曾对四书中无注解或有注而经注互相矛盾的经文疑义作有笔记,计有一百余条,名《四书疑义》,有问有答。毛氏没后其子删去答而仅存疑,汇为一编,名为《四书疑案》。

  • 盐城县志

    十七卷,首一卷。清刘崇照修,陈玉树、龙继栋纂。刘崇照,浙江镇海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十九任盐城县知县。陈玉树,字惕庵,邑人,光绪十四年举人。盐城邑志始于明万历杨志,迨清顺治中知

  • 蒙古新字百家姓

    一卷。宋陈元靓(生卒年不详)撰。陈元靓自署曰广寒仙裔。福建崇安人。宋理宗时,隐居龟峰之梅溪。著有《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博闻录》等。此《蒙古新字百家姓》题名为蒙古文,为《事林广记》丁集第十卷。部

  • 翻译三字经笺注

    八卷。不著撰人姓氏。此书又名《翻译续三字经》,此书以《三字经》为底本,稍加修改而成,有的地方还增添了内容,如“君臣义”改为“君臣依”下加“父统子”,“夫帅妻”二句,另外所增加的内容还有宋辽以后的史事,

  • 孝经述注

    ① 一卷。明项撰。,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年间(1368-1398)为按察司佥事。(据《江西志》)该书用古文《孝经》本。其诠释之文不务为深奥之论,而是循文衍义,按章标目,词意颇为简明,可谓经家不

  • 泰安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颜希深修,成城纂。颜希深字藩溪,广东连平人,贡生出身,乾隆十八年(1753)任泰安府知府。成城,浙江仁和人,进士出身,候选知县。泰安本为州,雍正十三年(1735)升州为泰安府

  • 入声表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陆氏《切韵》以入声配阳声;顾氏治古音则以入声改配阴声;江永主张数韵共一入,入声兼配阴阳。有诰谓平上去入各部相承,其字之偏旁谐声无不吻合,此部之入,他部不容假借

  • 书义丛钞

    残卷。清焦循撰。焦循之子焦廷琥曾撰焦循事略,称焦循得到了王鸣盛《尚书后案》、江声《尚书集注音疏》两部书,并摘两书的异同作一笔记,名曰《王江尚书》。后来焦循又得到了周用锡的《尚书证义》,同时还采用了当世

  • 州县事宜

    一卷。清田文镜、李卫奉敕撰。田文镜(1662-1733),汉军正黄旗人,雍正时先后任河南巡抚、河南山东总督。李卫(1686-1738),字又玠,江苏铜山人,雍正时任浙江巡抚、直隶总督,因善捕“盗”,被

  • 内业

    一卷。周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儒家《内业》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著录,佚已久矣。王应麟《汉志考证》谓《管子》有《内业》篇,此书恐亦其类,马国翰即据《管子》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