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直解

伤寒论直解

六卷。清张锡驹(生卒年不详)撰。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父张大章,欲著书而未成,命锡驹继承其志而著书。张氏从师于张卿子,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当时同郡张志聪、高世栻等聚众讲学,锡驹宗旨与其相同。此书即为张氏在张卿子“尊王赞成”和张志聪“汇节分章”影响下结合自己的学术见解撰成。此书在编次体例上不录王叔和序例,而悉依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之例,先脉后证,以辨脉、平脉两篇列于六经病证之前,此与张志聪稍异。霍乱、痉湿暍及汗吐下等诸证又附于六经病证之后。注解多依张志聪之说。张志聪因荟萃群言,故曰《伤寒论集注》,张氏加以条贯,故曰《伤寒论直解》。张志聪于《素问》、《灵枢》、《伤寒》、《金匮》均有注,高世栻因之作《素问》、《灵枢》、《金匮》之“直解”,唯缺《伤寒》之“直解”,故此书尽可补张志聪之未尽之意。张氏所论比张志聪更为简当明晰。认为王叔和序例虽引《素问·热论》内容,但其意漫无发明,主张删去。认为“传经乃伤寒之大关键,传经不明,虽熟读是书无益。”故参照诸家之说论述了人体正气运行的规律,于太阳之首反复言之。又认为仲景之书文意往往在字句之外,必百般思想方可得其意旨。《伤寒论》虽论伤寒,却为治百病之全书,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血气、阴阳、水火、寒热、虚实之理,从诸多方面注释条文。对“紧要疑似之证,俱引经证论”。张氏重气化学说,融会《内经》理论,阐扬仲景奥义,对理解经义并联系实际,颇有益处。此书多张氏临证体会,对后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舍堂刻本,光绪十一年(1885)福州醉经阁刊本。

猜你喜欢

  • 杨氏家集

    六种,七卷。无编纂者姓名。全书所收为自杨春茂至杨灏五世撰述,大半为未刊之稿本。第一种前附《家乘》,记杨春茂以下四代碑志传状,之后为杨春茂《先中宪公文集》。杨春茂字奎东,崇祯年间举人,官至甘州副使。是编

  • 涂子一杯水

    五卷。明涂伯昌(约1645年前后在世)撰。涂伯昌,字子期,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三年(1630)举人。是集取名“一杯水”,其自序称:“取淡然无味之义。”集中多参杂释、老之说。其书《唐武宗毁佛复僧

  • 胜朝粤东遗民录

    四卷。清陈伯陶(见《宋东莞遗民录》)撰。该书记粤东明季遗民旧事。自各郡县志及清初诸遗老文集,旁加考证,辑出二百九十余人。以不试不仕为断,依郡县分列。诸书互异及可疑者,别为按语。凡遗民著作皆录其书目。后

  • 宝藏兴焉

    三十二卷。英国费而奔(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寿(详见《化学鉴原》)、徐建寅笔述。徐建寅是徐寿之子。《宝藏兴焉》为金属矿冶炼之专著,全书共三十二卷,分订为十六册。卷一论

  • 春秋大事记

    一卷。清徐履谦撰。履谦,石埭(今安徽石台)人。该书摘录春秋时的重要史事,加以排比。有民国辛未(1931)铅字排印本。

  • 妙法莲华经义记

    二十二卷。梁代释法云(生卒年不详)撰。法云,俗姓周,义兴阳羡(河北省)人。晋平西将军之七世孙。七岁出家,更名法云,从师住庄严寺,为僧宝亮弟子。十三岁始受业太昌僧宗庄、严僧达,且经且论,四时游听,寒暑不

  • 平定教匪纪事

    一卷。清勒保(1740-1820)撰。勒保,字宜轩,费莫氏,满州镶红旗人。初由监生充清字馆誊录、笔帖式,后由军机章京升任云贵、四川、两江总督。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在湖北起义,很快蔓延到四川、陕

  • 浔溪诗征

    四十卷。《补遗》一卷。《词征》二卷。周庆云(1864-1933)辑。周庆云字景星,号湘舲,又自署梦坡,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自云1881年中秀才,后以附贡生授直隶知州。年轻时从事商业。1905年投资兴

  • 春秋内外传类选

    八卷。旧本题明进士楚潜樊王家(生卒年不详)撰。其书以《左传》、《国语》各标题目,分编二十三门,以备时人习文之用。中间有的加旁注音训一二字。字句较为浅陋,与经学无关。

  • 论语王氏说

    一卷。魏王朗(155-228)撰。清马国翰辑,朗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官至乐平乡侯。通经学,曾著有《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今仅存《论语王氏说》辑本。但《三国志》本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