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贯珠集

伤寒贯珠集

八卷。清尤怡(?-1749)撰。尤怡约生活于康、乾年间,与徐大椿、叶天士同时。尤怡字在泾,又字在京,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州(今江苏吴县)人。尤氏幼年家甚贫,却聪明好学,工诗词,曾在寺院卖字画为生。结交了沈德潜等许多著名文人学士。后从游于苏州名医马元仪学医,并从此以医为业,博览群书,晚年医术益精,治病多验,与叶天士、徐大椿、王晋山先后齐名,且和徐大椿往来密切。性格沉静恬淡,不追求名利,兴趣爱好广泛,行医之暇则以读书、灌花、饲鹤、观鱼消遣。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收集其诗词九首,并谓其“得唐贤三味。”著有《金匮要略心典》、《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金匮翼》等书。此书成于雍正七年(1729)。约十万余字。卷一、卷二为太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卷三、卷四为阳明证,分证治法、明辨法、杂病法;卷五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为太阴诸法、脏证、经病证、经腑俱病证等;卷七为少阴诸法,脉证、清法、下法、温法等;卷八为厥阴病脉证,厥逆进退之机,生死微甚之辨等。按经分篇,每经之首均列“条例大意”,进而按治法类分诸证,然后以阐明本经证大要,尤详其治则大法。尤氏虽尊经法古,承仲景之说,但能溯本求源,食古能化,并有己见。其论伤寒,反对风伤卫,寒伤营之说。认为“营之浅者,仅伤于卫;风之甚者,并及于营;卫之实者,风亦难泄,营之虚者,寒亦不固。但当分病证之有汗无汗,以严麻黄桂枝之辨;不必执营卫孰实孰虚,以证伤寒中风之殊。”根据自己多年研究《伤寒论》的经验,创立寒邪六经俱受的理论。风寒之邪由太阳经自表及里,由阳经至阴经而传,是其正常传变规律。尤氏受王海藏、柯琴等人的影响,提出可以不通过太阳经而直中阳明、少阳或三阴而出现表证。“六经皆能自受风寒,何必尽从太阳传入”。并根据《伤寒论》六经都有中风的脉法和治法,引证原文加以阐述,并以“人身十二经络,本相联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各有所见之证与可据之脉”为立论依据。同时,还指出六经自感风寒表证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各经以太阳经证较为典型和完备,治疗方法也互有差异。尤氏对仲景著作钻研颇深,一有心得,“辄笔诸简端”,善于思索,“务求当于古人之心而后已”,为伤寒学派中辨证论治的代表人物。此书即能提纲挈领地阐发仲景奥旨,且立论中肯,释义简要,条理清晰。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对《伤寒论》的研究亦有一定价值。有嘉庆十八年(1813)苏州会文堂刊本,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孟义订测

    七卷。明管志道编。管志道字登之,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东北)人,生年不详。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此书注解《孟子》,分订释、测义二例。所谓“订释”,指取朱熹的注释而加以订正;所谓“测义”,指自出其义。《四库提要

  • 金光明经玄义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金光明经玄义》是对北凉昙无谶所译《金光明经》的注疏。该玄义以五重玄义译经。释名中有五意:一通别,二翻译,三譬喻,四附文,五当体。譬喻立十种三

  • 祁忠惠集

    十卷。明祁彪佳(1602-1645)撰。祁彪佳,字宏吉,号世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唐王谥忠敏,清谥忠惠。彪佳善诗文,工画山水、竹石、花卉。著

  • 学圃萱苏

    六卷。明陈耀文编(详见《经典稽疑》条)。此书杂录各书新异之语,不立门目,也无所考订。盖随阅随钞,自备谈资而已。初在陈耀文官陕西时纂此书,因其官署后有双桧,乃题曰《桧林杂志》。待陈耀文归故里后补辑成帙,

  • 桐阴书屋集

    二卷。清朱崇勋(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朱崇勋字彝存,号怡园。历城(今山东省历城)人,生卒年均不详。著有《桐阴书屋集》。此集凡2卷。其诗沿新城末派,清脱有余而深厚不足。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

  • 清晖阁藏帖

    十卷。明董其昌书,未著刻者姓名,但“清晖阁”为王石谷书斋名,此帖当为王石谷辑刻。王翚(1631-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等,江苏常熟(今属江苏)人。王翚嗜好书画,尤以画闻名于

  • 岳武穆遗文

    一卷。宋岳飞(1103-1142)撰。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少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宣和四年(1122),应招从军,隶宗

  • 十八家诗钞

    二十八卷。清曾国藩(1811-1872)选注。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指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

  • 韬略世法

    十二种,十五卷。不著编辑者姓名。该书所收均属兵家类著作。盖明末时鉴于文辞日浮、武备日弛,边疆战事日益紧急,于是明政府决定士子加习武备,科举考试也相应增加此类内容。《韬略世法》即为适应当时形势而编辑。目

  • 清华斋赵帖

    十二卷。清姚士斌及其孙姚学经集刻。其中姚士斌刻前八卷,姚学经续刻后四卷。姚士斌、姚学经,生平见《白云居米帖》。清乾隆庚戌(1790)钱大昕在《序》中,记述了该帖的完成经过,并给予较高评价。姚士斌曾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