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本义

六书本义

十二卷。明赵谦(1351-1395)撰。赵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字撝谦,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初修《洪武正韵》,应征入京,持议不协,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罢归,不久被荐为琼山县教谕。博究经子,尤精字学,所著除此书外,尚有《学范》六篇、《童蒙习句》一卷、《声音文字通》一百卷。此书为研究六书的著作。书前有论七、图十二,大抵祖述郑樵的学说,论述六书本义与子母相生之理。正文分为数位、天文、地理、人物等十类,“以象天地生成之数”;析为十二篇,“以象一年十二月”;将《说文》五百四十部并为三百六十部,“以当一稘之日月”。共收一千三百字,每字之下,先以反切注音,然后解释本义并酌引书证,并辨别六书之体。各部之字的排列,“以母统子,以子该母,子复能母,妇复孕孙,生生相续,各有次第”,“不能生者,附各类后”(以上所引,见《自序》与《凡例》)。与郑樵六书论相较,赵氏于会意、形声二书有新意,清人多仍之,而于假借、转注二书则谬误甚多。在字义解释方面亦有可取之处,但将引申义归为假借是不妥的。此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明正德十四年(1519)于器之刊本,秦川胡文质刊本。

猜你喜欢

  • 春秋释例

    ①十五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撰。汉人治《春秋》经传亦重义例,如郑兴从刘歆受《左氏》学,刘歆命郑兴撰《条例》,其子郑众又有《春秋左氏传条例》,贾逵之父贾徽亦有《左氏条例》,颍容有《春秋释例》

  • 衡斋算学遗书合刻

    《衡斋算学》七卷、《衡斋遗书》九卷。清汪莱(1768-1813)撰。汪莱字孝婴,号衡斋,安徽歙县人。嘉庆年间以优贡生入史馆修《天文》《时宪》二志。官石埭县训导。精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历算,尤致力于国外数学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四十卷。宋李心传(详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撰。名为“杂记”,体例实与会要同。长于史学、熟谙朝章国典的李心传搜集1127-1202年(建炎以来至嘉泰二年)70余年间有关一时之利害、一人之得失、一事之源

  • 孝经汇纂

    不分卷。清孙念劬编纂。孙念劬字述甫,江苏昆陵(今昆山)人。是书首有自序,其次为凡例,再次引用书目。全书分为卷首、正编、附录三部分。卷首为孝经源流,孝经标旨,历代表章;正编为孝经注说,经注补遗,孔子曾子

  • 老残游记

    晚清刘鹗(1857-1909)撰。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对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没有兴趣,他崇拜西学,喜欢研究数学、医学、水利等,年轻时还做过医生和商人。

  • 仪礼丧服马王注

    一卷。汉马融(79-166)、魏王肃(195-256)撰,清臧庸(1767-1811)辑。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江苏武进县(今江苏省南部)人。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馆浙江巡

  • 顾氏文房小说

    四十种,四十七卷。明顾元庆(详见史部《云林遗事》)编。丛书共收书四十种,主要有晋崔豹撰《古今注》三卷、唐牛僧孺撰《周秦行纪》、唐谷神子撰《博异志》、宋乐史撰《杨太真外传》二卷、唐李浚撰《松窗杂录》、唐

  • 东洲草堂金石跋

    五卷。清何绍基撰。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诗人、书法家。道光乙未乡试第一,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小学。论诗推

  • 五代会要

    三十卷。五代王溥(详见《唐会要》)撰。王溥乃五代后汉进士出身,做过秘书郎,后周时做到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故详于五代见闻。在本书中,他根据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0年诸朝实录及旧事传

  • 尹文子

    一卷。周尹文(约前350-285)撰。关于尹文子的生平,史书记载出入很大。今《道藏》本上下二篇,云出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诠次,其序曰:“尹文子者,盖出周之尹氏,齐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