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分撰两戴礼记章句凡例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凡例

不分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号六泽,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光绪注,光绪无乙丑年,必有误。进士。以知县起用,自请改教,遂选授绥定府教授,任教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廖平儿时,家极贫,于兄弟中排行第四,父卖药蜀中,诸兄亦弃书就贾。平一日于铺板上书曰:“我要读书!”父见其入学之急切,遂允。无入学之资,徬徨泽畔,乃于泽中得鱼三尾,欣欣然作为礼品,始得入学。此后廖平名其书斋曰“三鱼堂”!从师后勤奋异常,不分昼夜读书。民国八年(1919)得半身不遂之疾,左手左足全废,仍勤读不辍。廖平性嗜酒,醉后喜讽漫,坦直元爽,不希荣宠,有古侠士之风。廖平早年受学于王闿运,治今文经学,逞意说经,其学多变。初持今文为孔子所制,古文为周公所创之说,即所谓“今古”,不久,改变其说,主张“今文”是孔子“真学”,古文是刘歆伪作,即所谓“尊今抑古”,戊戌变法前后,又著书自驳,说今文是小统,古文是大统,所谓“小大”。在《今古学考》中,提出判别今古文学的方法,其论点为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继承发展。著《四益馆丛书》,后又增益为《六泽馆丛书》,其著述主要有《群经凡例》、《王制订》、《公羊三十论》、《起起谷梁废疾》、《经学初程》、《释范》、《六书旧义》、《经话》、《王制图表》、《春秋图表》、《尊经书院自课题目》《周礼义疏》、《地形训释例》、《尚书新解》、《天人学考》、《三才说例》、《生知说》、《俟圣篇》、《易经新解》、《诗经新解》、《庄子新解》、《楚辞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列子注》。其著说发前人所未发,将数千年之经学与孔子之思想言论,根本改造,使经学为时事服务,在中国经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分撰两戴礼记章句凡列》乃廖平有感而作。廖平以为,郑玄为小戴作注,不注大戴,使东汉以后,惟小戴盛行。实际上,博士旧有二家,小戴出于大戴,单治小戴者非也。廖平以今古为统宗,两戴全录、各以类从,不依旧第,惟注明篇目所出,又因论文繁难,较之《左传》,犹觉信徙,一人之力,难以成就,因而招集十数人分篇治之。故先为发凡起例,其凡例共三类:一曰宗派类,二曰篇章类,三曰义例类。宗派类分十五门,依次为今学、古孝经、古小学、古周礼、古诗、古左传、古国语、古礼、古丧服、古乐、古史学、古学礼、阴阳、经学、儒家附论语。篇章类立二十四事为纲,依次为合篇、分篇、篇章重出,仪节相同、经传注淆乱、注论,杂篇,简册失序、辨经传、脱误、章节、句读、虚字、多立篇目、草仪注、溯原、表四代、表五等、补页、取证、求异、求同、附文、科分。义例类共二十例,依次为今古杂例、互见列,文字异同例、列国不同例、润色例、参差例、传习例、缘经立说例、阴阳五行例、史子纬例、沿革例、宜俗例、意起例,行事私论例,因事改易例、先后例、同实异名例、同实异实例,译改例、傅闻例、迟早例、坠佚例。廖平至晚年,因所见有变,于宗派门类,略有更订,至于篇章义例,则沿袭旧说。论篇章分合,多有臆断之嫌,其他各条,则大体固甚美善,足资研讨。此书有光绪中《蛰云斋丛书》本,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益馆经学丛书》成都刊本,民国十年(1921年)四川存古书局《新订六艺馆丛书》汇印本。

猜你喜欢

  • 音义辨同

    七卷。清曾廷枚撰。廷枚(1734-1816)字升三,一字修吉,号香墅,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年十六补县庠生,淡于仕进,学者奉为经师。工书法,精小学。尚著《奇字》、《事物类闻》、《说文引经字异》等。是

  • 古今善言

    一卷。东晋南朝时范泰(?-428)撰。泰字伯伦,顺阳(今属河南省)人。初仕晋,为太学博士,后入宋,任金紫光禄大夫,元嘉三年(426),进侍中,国子祭酒等职。据《南史·范泰传》载,泰一生博览篇籍,好为文

  • 论语琳公说

    刘宋释慧琳撰。清马国翰辑。慧琳本秦郡刘氏子,富有才华,兼内外之学为庐陵王义真赏识。著《均善论》,颇贬裁佛法。其《论语说》史志《释文·叙录》均无记载。只皇疏引有四节。邢疏又从皇疏转引。其说虽新巧,但与经

  • 斠补隅录

    十四卷。清蒋光煦撰。蒋光煦字生沐,号放庵居士,室号“别下斋”。浙江宁海人。少孤好学,喜藏书。此书为作者所辑丛书《涉闻梓旧》中的一部分,是作者读书时所札记的古书十四种。此书主要是作者根据所辑古书做的摘录

  • 黄元龙小品

    二卷。明黄奂(生卒年不详)撰。黄奂,字元龙,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二卷,其中醒言一卷,偶载一卷。醒言皆为黄奂读书时随笔札记之文,所见颇为迂阔。偶载则多为鬼神怪异之事,颇为不经。

  • 六安州志

    ①三卷。明喻南岳修,邵德久等纂。喻南岳,新建人,继知州邵德久后来任六安州知州。邵德久,浙江馀姚人,嘉靖二十九年来任六安州知州。邵德久来守是州,病六安旧无专志,因创议纂辑,于是开馆置局,推儒学学正王亮采

  • 唐宋丛书

    一百零三种,一百六十八卷。明钟人杰(详见《性理会通》)编辑。本丛书汇辑古今著述,分为经翼、别史、子余、载籍四类,主要子目书有:北魏关朗《关氏易传》、宋司马光《潜虚》、汉申培《诗说》;唐李肇《唐国史补》

  • 转注本义考

    不分卷。清王金城(生卒年不详)撰。金城四川巴县人,时当光绪间。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篇根据《说文自序》所举转注之例,述其本义及与诸书分界,并将转注字一一胪列出来,以为标准;下篇据曹仁虎《转注古义考》对诸家

  • 王阳明集

    十六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平详见《阳明全集》(辞目)。是集为阳明五世孙王贻乐重编之本,凡十六卷。阳明全集(既《王文成公全书》)刻于明嘉

  • 易通变

    四十卷。宋张行成(详见《皇极经世索隐》)撰。此书又名《皇极经世通变》、又作《通变》,是张行成所撰“易说七种”之一。北宋陈抟、邵雍等传承相袭,创先天象数学以说《易》,传有卦数诸图。张行成取先天卦数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