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四集》。九卷。清范鄗鼎(详见《理学备考》)编。明末范鼎父尝选山西之文二十卷,名曰《晋国垂棘》。后范鄗鼎又选其乡附近人之文,依例汇辑成帙,为《续垂棘编》。前后共四集。而此仅三至四两集,不是全本。
①四卷。清李聿求(生卒年不详)撰。李聿求,字五峰,浙江海盐(今浙江海盐)人。诸生,布衣终身,著《后汉书儒林传补》、《桑志》及是书行于世。是书分春、夏、秋、冬四卷,按月书写,先经后传,又次为注;逐节连写
九卷。清傅寿彤撰。寿彤字青若,贵筑(今属贵州省贵阳市)人。傅氏认为郑庠古音六部、顾炎武古音十部、江永古音十三部,密则密矣,然犹未合于五音之原、形声之本也。段玉裁古音十七部,合于形声之本矣,然犹未能统五
十卷。《诗集》三卷。明文德翼(约1649年前后在世)撰。文德翼,字用昭,江西德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嘉兴推官。著有《宋史存》等。是集为文集十卷,诗集三卷。德翼人品清逸,而学问
一卷。清徐春撰。徐春字可楼,江西宜黄(今江西宜黄)人。是书首有黄本骥序及春自序。黄序称是书“虽未尽合圣意,而新颖之思,警快之论,有可悦者”。自序称“私谈者何?避讲学之名也。世之讲学者,类皆窃宋儒之唾余
十卷。明冯武(1627-?)撰。冯武号简缘。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名家冯班之从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八十一岁,馆于苏州缪日芑家,为其述此书。此书专论正楷之法,书前有冯武自序,次为凡例八条
①九卷,清王浩、张心鉴纂修。王浩,曾任永川县知县。张心鉴,曾任永川县令。《永川县志》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此志文笔平庸,记述有很多谬误之处。但其为永川县第一部志书,其后继此志而续之者,道光间有县
五种,三十三卷。清李斗(生卒年不详)撰。李斗字北有,扬州(今属江苏)人,博学工诗,兼通数学音律。该书所收五种有《永报堂诗集》八卷、《艾堂乐府》一卷、《扬州画舫录》十八卷、《奇酸记传奇》四卷、《岁星记传
四卷。明耿随朝(生卒年不详)撰。耿随朝号敬庵,滑县(今属河南省)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本书为解释名物之作。与《尔雅》相类。全书分十五门。而往往征引较乱,又不著出典,破坏了全书的体例
四卷。明蒋仪(生卒年不详)撰。蒋仪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嘉兴(今属浙江)人,正德九年(1515)进士。书中前后无序跋,仅在凡例中蒋氏自称“医镜之镌,骈车海内。今梓药性,仍以镜名。”书中主论药性,分为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