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双溪集

双溪集

① 十五卷。宋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其生平履历不详,曾著有《栾城遗言》一卷,中间辨论文章流别及古今人是非得失,最为详晰。所著《双溪集》中,有上秦桧二书及庚申年拟上宰相书,皆极言和金之利,所以归美秦桧省无所不至。另有进取策一篇,务言攻刘豫以图金。前后议论自相矛盾,可谓应时之篇,实有愧乃祖。但《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诗文雄快疏畅,以词华而论,终为尚有典型,不可因人而废。”。著有《《双溪集》十五卷。今有《四库全书》本和《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② 八卷。明杭淮(1462-1538)撰。杭淮,字东卿,号复溪,江苏省宜兴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在任云南提学副使时,为发展边疆文化作出过一定的贡献。累官至右副都御史。杭淮性好吟咏,与李梦阳、徐祯卿、王守仁等递相唱和。其诗学观点与前七子相近。他的古体诗颇有汉、魏风范,写得体健格清;他的近体诗也有盛唐的韵味,写得意境浑成。陈田在《明诗纪事》中评论说:“东卿诗,不事叫嚣,自饶古格,在七子派中与大复(何景明),昌谷(徐祯卿)为近。”此集为杭淮之弟杭洵所编,于嘉靖年间刊刻行世。前有嘉靖十四年(1535)王慎中序和林东海跋,题为《杭双溪先生诗集》,辑入杭淮所作诗文共八卷。此本为朱彝尊曝书亭所藏,卷末有朱彝尊手题两行,称:“康熙辛巳(1701)九月十九日,竹垞老人读一过,选入诗综一十四首。”朱彝尊还对集中诗作略加改动,如其中《打牛坪》一诗,第三联原本是“碧嶂自云生”,而朱彝尊改作“蔓草自春生”;《王思槐过访》诗第三联原本作“野竹过墙初挺秀,”朱彝尊改为“挺拔”。朱彝尊还在《静志居诗话》中评价杭淮的诗说:“双溪词极其遒炼,如茧丝抽自梭肠,似涩而有条理。五言尤擅场,可亚少谷。”有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猜你喜欢

  • 通鉴辑览

    即《御批通鉴辑览》。

  • 南北十论

    一卷。题许学士撰,不著其名。此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从其内容看,作者为南宋人(《四库提要》)。名曰十论,实则仅存八论。此八论分别为:吴、蜀、东晋、宋、齐、梁、陈、元魏。所佚二论为魏、西晋也未为可知。

  • 易例辑略

    一卷。清庞大堃著。庞大堃字子方,又字厚甫。常熟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官国子监学录。著有《形声辑略备考》、《古音辑略备考》、《唐韵辑略》等书。庞氏研究周易,主要遵崇惠栋、张惠言的学说。本书分

  • 汪梅村先生文集

    十二卷。《文外集》一卷。清汪士铎(1803-1889)撰。汪士铎字振庵,别字梅村,号悔翁。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道光年间举人,后授国子监助教衔。士铎工诗,善算,长于绘画,精史志舆地之学,著有《水经注图

  • 师郑堂读经札记

    一卷。孙雄撰。共四十五篇。除《皇父考》、《释义民》两篇与刊本重复,其余四十三篇都是刊本所未收的。书称札记,主要是训诂考证。如《尚书》“名义”条,谓“尚书”见《墨子·明鬼篇》,由此可见“尚书”不是西汉伏

  • 拟涯翁拟古乐府

    二卷。明胡缵宗(约1521前后在世)撰。胡缵宗生平详见《嘉靖安庆府志》(辞目)胡缵宗游李东阳之门,乃取《东阳古乐府》二卷,以次属和。立题指事,率由李乐阳之旧,亦间有所厘正。凡一百零八首。太康张光孝为之

  • 定襄县补志

    十三卷,图一卷。清郑继修、王仲焘修,邢澍田纂。郑继修字子敬,河北广宗县人,出身禀贡,光绪三年(1877)任定襄知县。六年(1880)去职。王仲焘,古莱县人,光绪六年任定襄知县。邢澍田,邑人,诰授奉政大

  • 文选旁证

    四十六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清文学家,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综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著作颇多。有《制义丛话》、《楹联丛

  • 三江考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1623-1713或1716),字名甡,字大可,一字齐手,号秋晴,学者又称西河先生。明季诸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流亡山谷,筑斗室,读书其中。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

  • 夔州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恩成修,刘德荃纂。恩成,满洲举人,曾任夔州府知府。刘德荃,黄陂人,进士,曾任茂州知州。《夔州府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此志词笔迂拙,繁而寡要。如学校志弁以小序,言昔昌黎伯韩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