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听雨楼法帖

听雨楼法帖

① 四卷。清周於礼(1720-1779)辑。周於礼,字绥远(一字亦园),号立崖,云南嶍峨(峨山彝族自治县)人。乾隆十六年(1752)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周於礼书法以苏轼、米芾为宗,笔势雄伟。除该法帖外,另著有《敦彝堂集》、《听雨楼诗草》等。该法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褚遂良、颜真卿和蔡襄书迹;第二卷为苏东坡兄弟父子书迹;第三卷为黄文节书;第四卷为米芾、赵孟頫书迹。与当时诸刻帖一样,此《听雨楼法帖》亦失于精鉴,而致使选帖殊谬,真伪混杂。有清嶍峨周氏本。② 四卷。清孙阜昌辑。咸丰元年(1851年)刻成,每卷分装四册,收唐人为颜真卿、李邕、贺知章、郭子仪,宋人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皆以墨迹入石。但这些唐宋人书以及题跋并无一是真迹。其中贺知章书,在宋代《秘阁续帖》中仅有数行,郭子仪书,则一切刻本中都不存在。而此刻的贺知章《千字文》、郭子仪《后出师表》皆洋洋大篇,岂不是成了旷世奇宝?此帖中不仅唐宋人之书为伪迹,如明代的王阳明、海刚峰、付青主,清代的姜西溪、张得天、刘墉、王梦楼等,一例伪书。真正真迹者不过王虚舟、曹地山、程京萼数人。另外还有像云南僧人湛福,能刻印,而书实为俗品,此帖也列入书家之中。虽是真迹,但有何保存价值呢?按凡收藏书画者,大都能辨真伪,即使兼有误收,也不能连篇累牍,尽是赝迹。像孙阜昌之类,夸其所藏,且刻石者,世上少有。有太谷孙氏本。

猜你喜欢

  • 华严孔目章

    八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孔目章》全称为《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简称《孔目章》。是对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华严经》的论释,它把一切佛教流派分为小教,始教

  • 金匮玉函经

    八卷。汉张机(详见《伤寒论》)撰,晋王叔和(详见《脉经》)编。张机曾撰《伤寒杂病论》一书,久已散佚。王叔和将张机原著一部分整理编次为《伤寒论》。此书与《伤寒论》内容大同小异,虽文词或有不同,但意义皆通

  • 倚月楼词稿

    四卷。清周天麟(生卒年均不详)撰。天麟字石君,丹徒(今属江苏)人。此书共四卷,共收词十八阕。其中卷一有《减字木兰花》、《齐天乐》、《百字令》、《浪淘沙》、《念奴娇》、《忆江南》、《高阳台》、《蝶恋花》

  • 衡州府志

    三十三卷,首一卷。清饶佺修,旷敏本纂。饶佺,丰城人,曾任衡州府知府。旷敏本,曾任翰林院庶吉士。《衡州府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修本,共三十三卷首一卷。分为三十类目。依次为星野、沿革、舆图、形势、疆

  • 东易问

    八卷。清魏枢撰。魏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任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此书采用王弼本,将朱子的《本义》列于前,而将魏枢自己的意见附于后。

  • 唐诗鼓吹

    十卷。未著编辑者名氏。据赵孟頫序称,为金元好问所编,其门人中书左丞郝天挺注。但据清人陆贻典考证,郝天挺既非元好问之门人,亦非中书左丞;二则王士祯在《池北偶谈》又提出金元间有两天挺之说,以陆贻典之考为失

  • 春秋通论

    ①二卷。旧题宋人撰,不见于诸家书目。该书统论周及列国大势,推考其兴废的原因。分为周、鲁、齐、晋、宋、卫、郑、楚、秦、吴越篇,采摘史实,引传以注,并作评论。无甚新意。《四库全书总目》将该书列入《春秋》类

  • 灌记初稿

    四卷,清彭洵纂修。彭洵,漓江人。彭洵得乾隆间孙天宁所创修之灌县志乘阅之,谓其考核未精,义例杂乱,因纂兹编。《灌记初稿》光绪十三年(1887)纂,二十年(1894)彭氏种书堂刻本,共四卷,其名曰《灌记初

  • 四书典故辩正续编

    五卷。清周炳中撰。炳中有《四书典故辩正》二十卷。续编首有史炳序,对先儒异义前编未详者,又复详为考辨,以成此书。大旨在订正义疏的是非同异,与《四书典故辩正》的体例相同。如师尹一条,据张大亨说,正毛郑之误

  • 画说

    ① 一卷。明莫士龙撰。莫士龙字云卿,后更字廷韩。华亭(今上海松江县西)人。万历年间以贡入国学。书中论画以李成为北宗,以王维为南宗。又认为有轮廓无皴法谓之无笔,有皴法无轻重、向背、明晦谓之无墨。此论颇合